师:类似的词句,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些,来共同体味一下其中的奥妙。
生9:奥斯卡有一部获奖影片《真实的谎言》。“谎言”怎么可能“真实”?但这恰好印证了片中主人公的心理。联邦间谍深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却永远只能用谎言对亲人掩饰自己的真实身份,他的古怪的行为,引起了妻子的怀疑和猜忌,但他只能默默承受。然而事实上他襟怀坦白,忠诚于家庭,献身于祖国,他所有的谎言恰恰表现了他的真诚,因而“谎言”又显得“真实”。
生:徐志摩的诗中有“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甜蜜的忧愁”也是这种用法,少女因朦胧羞涩的爱情而甜蜜,又因长久的离别而忧愁。总之,这种矛盾的写法常常能够揭示人物矛盾复杂的心理。
师:分析很到位,请同学们继续。
生10:我提出的关键词是游子和思妇。但如何分析,我说不上来。
师:没关系,你说得很好,游子思妇、思妇闺怨确是传统诗词经典不衰的主题。同学们不妨先来列举一下这类诗歌,看看它们的共同特点,然后再慢慢展开。
生11:李白有“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生12:白居易有《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口。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生13:温庭筠有《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生14:金昌绪有“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生15:无名氏的“欲寄征衣君不还,不寄征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难上难。”
师:现代有没有类似的诗歌?
生16:比如台湾作家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师:很美的一首诗,请你给我们朗诵一下,好不好?
生16:(朗诵)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师:朗诵得很美,同学们都沉醉进去了。这足以证明等待的女子的情怀有多么动人,难怪《错误》这首诗中,那个不是归人的过客,充满了歉疚之情!著名的诗评家杨牧评价此诗:“站在中国诗传统的高处。”
原因何在?谁来挑战?
生17:传统的思妇闺怨诗歌,大多是男子以己度人,体恤女子情怀;或者托物言志,抒发自己的失意和惆怅,上述诗歌大抵如此。但本诗却不从思妇的视角出发,状写女子寂寞等待的内心世界,而从“过客”的视角出发,去猜想思妇的希冀和幽怨。因为是猜想,所以更有一种迷离惶惑的美。
师:分析得很精彩,继续下去。
生18:因为是从过客的角度出发,这就有了两个世界——过客的现实世界和思妇的想象世界。诗歌开始是“我打江南走过”,这是过客的现实世界,接着是过客想象中清丽的思妇世界,最后,再跌回到过客的现实世界。我觉得这里“达达的马蹄”写得真好,它既是女子错觉的根源,又是游子清醒的依据。
师:妙解!谁来谈谈这里的思妇形象。
生19:思妇的形象是和江南、莲花交融在一起的,所以,我选择的关键词是江南、莲花。小家碧玉的江南,总让我想起唐朝诗人韦庄的《菩萨蛮》:“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实在是一个多情的地方,也是一个生长故事的地方,所以,才会有过客的遐想。第二个是莲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不是暗含着女子品行的高洁,只要不是归人,她就会把小小的窗扉紧掩?更有意思的是,下文还有“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不是把游子比做了行踪不定的漂泊无依的“柳絮”?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江南和莲自古以来就血脉相连。古乐府《江南》就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妙句。我觉得写思妇写得好,就在于江南、莲花既是背景,又是想象中的人物;既是人物外形的羞涩的娇美,又是人物内心品格的写照。
生20:我觉得他刚才的莲花和柳絮的分析,很有意思。我也想补充一点,就漂泊而言,我觉得游子和思妇都在漂泊,游子是肉体的漂泊,思妇是心灵的漂泊,本质上他们都在流浪,都在寻找精神上感情上的一个安静的依靠。
师:感觉同学们已经进入诗歌的内核里去了,谁来继续给我们挖掘思妇的内心世界?
生21:传统闺怨思妇诗,最大的特点是思妇总是呈凝望的姿势,凝视着滔滔的江水的流逝,也凝视着自己容颜的老去,甚至化成了望夫石,也还要永远的等待。而这个思妇形象最大的特点不是“望”,而是“听”。
tag: 教学 课堂 ,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九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