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鬼是一棵矮杉树》
我十岁那年,随父母下放到赣南一个叫里傲的山村。那地方山高林密,即使是白天,村子里都有种幽深
的感觉。来这里不到两个月,我母亲病故了,他们说我们住的那间屋子有鬼魅作祟。我和弟弟刚从省城来到
偏僻的山村,原本就被这里的阴森所惧,一说到鬼魅什么的,胆颤心惊。
那时的乡间没什么娱乐活动,不像现在有个电视机守着,可以看到许多节日。那时候惟一的娱乐是大家
聚在一起扯闲天,天南地北,古今中外,但最让乡民感兴趣的还是各类鬼故事。这种故事似乎特别适合于在
这种地方的晚上讲,有其独特的效果,充满了刺激。那种故事,对于一个少年有难以言说的吸引力。心里很
害怕,却又想听。当然,听后的结果是更加害怕。
我们后来搬到祠堂后面的一间厢房里居住,那时候父亲还关在牛棚,我和弟弟住在那间屋子里。白天还
勉强,但到了夜里就心惊胆颤。祠堂后面的山垅里就是坟场,有时候坟场会出现一种怪异的火光,山民唤之
鬼火,后来我知道那是磷火。但当时却似乎相信了山民们鬼故事里的说法,那是鬼点灯。总觉得那边鬼赶集
,接踵而行。加之山后的林子里有猫头鹰的啼叫,有豺狗的长嗥……那些声响增加了恐怖的气氛。
多亏了邻家的一个老叔,他姓刘,我记得他的名字叫刘书龙。他是个心肠很善良的山里人,心也很细,
有一天他发现我们兄弟两彻夜都点着油灯,就知道了我们的惊恐。打那后,他常过来陪着我们兄弟两过夜。
他说:你们这么点灯,这个月的煤油三天你们就会用完。那时候什么都凭票供应,煤油每户一月一斤。我说
:我们害怕。他笑笑说:怕什么呢?我告诉他我们怕鬼。他大笑了起来,说哪来的鬼?根本就没有鬼!
似乎整个村子只有刘叔不怕鬼,他从来不参与说鬼故事,听到有人说,他只是淡淡的笑笑,我一直很奇怪他
的这种表情,当然也对其勇敢充满了敬意。后来,他总是深更半夜带我们出去,比如抓鱼套野兔……我以为
他是带我们体验乡野的乐趣,其实其意不完全于些。他想让我们练胆,他总说其实世上本无鬼,怕鬼是你人
胆小,他老说胆是练出来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刘伯,十三岁时曾经参加过红军。那一带当年是中央苏区
,穷人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加入红军。刘叔十三岁时就胆很小,他的胆就是在红军队伍里练出来的。他所
在的部队在长征途中被打散了,刘叔没找着红军,只有沿路乞讨回了老家,他说要不然他也会是开国功臣。
他说都是命,这个刘叔,他不信鬼可他信命。
刘叔他给我说了许多当年的故事,后来,我把其中的一些故事写成了小说,《鬼是一棵矮杉树》是其中
的一篇。
这篇小说写于一九九七年。那年的十月,中国作家协会在石家庄召开了一次“全国青年作家坐谈会”,
著名作家陈丹燕也参加了那次会议,其间,陈丹燕找我约稿,那时她在《儿童时代》当编辑,需要一些“短
小且有意义的小说”。短小而有意义,六个字,其实要做到有些难。但陈丹燕希望我能尽量做到这一点。她
似乎很信任我,我当然不能推辞。
我想到当年听来的那些红军故事。我把刘叔讲的几则也例入其中。我当时想,这些故事是不是太简单了
?可转而又想,有些好的作品看去往往简单,但却很耐读,这样的作品,古今中外都很多。我能不能试着用
简单的材料写出耐读的作品?素材的简单是一回事,行文的不简单却是另一回事,这就看作者的笔力了。我
决定对自己进行一次挑战。
这么个故事,确实是很简单。但穿插了一些情境和细节就会显出情趣。
可是怎么安排情境和细节?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还是落实到文学的根本,应该围绕着人物
来写。我下笔时,是很好地回忆了一番刘叔,这个形象跳入了我的脑海,勾起我的许多回忆。我曾经在赣南
中央红军所辖的根据地游走过,多少年来一直研究那段历史,对当年的情境也很熟悉,至于人物,一直都活
在我的心里。因为有真实的人物,所以写起来较为轻松。
破除谜信的故事,自古来就有不少,而小红军的故事,我们也读过不少。似乎怕鬼和英勇的红军战士毫
不相干。但正是这种不相干,使得读者对其有着阅读期待,也使得创作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我没有太多的负
担,反而非常轻松。我只不过真实的记录了当年的红军士兵亲历过的一件真实故事而已,其实一个人的勇敢
也是在成长中形成的,只要真实,我坚信文章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创作这篇小说,我坚持了自己一贯的语言风格,我喜欢简约明快的语言,但却要求语言有张力,就是说
,追求语言的一种特色,有其艺术性。我的语言显然受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很大。在初学阶段,我曾经非常
迷恋沈从文,废名,林语堂,汪曾琪……等作家的语言。我觉得中国传统叙述语言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我
还觉得一个作家应该找到符合自己个性的叙述语言,否刚创作就无从谈起。
(<鬼是一棵矮杉>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评语文课本第十册.尊某刊物之约写下此文)
,关于《鬼是一棵矮杉树》
tag: , 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十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