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案例
By: 稀里糊涂 ]
讲词想事,一举两得
讲读课文《蜜蜂引路》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
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这一课中“果然”一词较抽
象,在引导学生理解“果然”这一词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充分的发展了
学生的逻辑思维,找出了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真是一举两得。现将这
一过程呈现如下:
过程
师:列宁是怎样边走边观察的?(生自由读)
(讲词先讲事,充分的把学生带入语言环境)
师:看到院子旁边的小房子列宁会怎样想呢?
生:这个房子会不会是养蜂人的家呢?(这座房子一定是养蜂人的家)
师:为什么会肯定呢?
生:因为蜜蜂飞到院子里去了,说明园子是蜜蜂的家,列宁又看到院子旁边有一座小房子,列
宁就明白了这一定是养蜂人的家。
(引导学生从事是突发去推测人物的内心活动,既为学生理解“果然”打下基础,又有利于发
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一举两得)
师:既然是养蜂人的家,养蜂人一定住在——(生齐说:房子里)
师:列宁敲敲门结果怎样呢?书上怎么说的?
生:“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人。”
师:列宁猜想,这房子可能是养蜂人的家,到底是不是养蜂人的家?啊!开开门出来的真是养
蜂人,这说明事实跟列宁才想的一样,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果然。
师:果然表示什么意思?
生:事实跟猜想的一样。
(前边是感性的理解,这里再做抽象概括,很必要)
教学反思:
词句的基本功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紧靠查字典这个办法是不够
的,特别比较差抽象的词语,所以必须引导学生建立词语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把词语放到语言
环境中去细细体味。为了很好的体现这一点,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把握“列宁找养蜂人”的
过程,接着通过猜想抓住蜜蜂、花园、房子、养蜂人的内在联系,提出果然一词,理出其使用
上的意义。其实在整个理解的过程中就是标准的逻辑推理过程。真是一举两得。
,《蜜蜂引路》案例
tag: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