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遐想,语音刚落,学生便会一个个睁大眼睛,认真细致地朗读起了课文,那恨不得能马上领略到语言文字美的样子,将会令我暗自欢喜。
学生的审美情趣由视觉上的欣赏美转而化为在文字中感悟美,不但更以强烈地激发他们了解课文内容的兴趣,而且达到字词的教学目标的迎刃而解。这不正是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新理念所倡导的方式吗?原本也许要长达三、四分钟的自学过程,相信一、两分钟内便有学生高高地举起他们的小手:
生1:老师,我觉得这句话写得太美了。“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把大画家戴嵩画画时的样子写得可象了。
师:是呀,美的语言把你带到作画的戴嵩身边去了吧?
生2:我觉得“著名”一词也用得不错,它写出了戴嵩画画的本龄很高。
师:你可真有体会呀!
生3:还有“绝妙之作”这词也太美了!我觉得站在戴嵩旁边的人比我夸得还好。
师:多谦虚的孩子呀!
生4:老师,我还找到了几个近义词呢:称赞、夸赞、赞扬,作者的词语实在是太丰富了。
生5:“这响声像炸雷一样!”这句话写得可好了。说明当时牧童的声音可响了!
……
学生的回答不但伴随着他们自身的审美取向,而且也融合了他们对课文字、词、句的理解!这样两全其美的方法,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2、营造朗读氛围美: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告诉我们朗读要美,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情感,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通。有了前面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其实已经为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让学生通过美美地朗读,达到对这篇课文更为深透的理解,已是不在话下。更何况,《画家和牧童》有较多的人物对话,很是适合朗读。在欣赏完字词句后,教师便可让学生选择诸如自由读、同桌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进行美读。这里推荐一种不错的朗读方法——双簧读:让一生在台上扮演“纷纷夸赞”的其中一人,另一生在台下给其配音,让“美读”不但构建出声音上的虚象,更能塑造视觉上的实象,达到音画的统一。新颖的形式不但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而且给生带来了朗读的美感和快感!
美读甚至还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如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旁观者纷纷夸赞一段中,教师就可以按排给予适当的引领:
师:旁观的就只有商人和教书的在夸赞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也许马上会展开丰富的想象,甚至将美读进而转化为内心释放出来的美说:
生1(模仿一官员):画得太棒了,画得太棒了,真是绝世之作呀!
生2(模仿一读书人):画得惟妙惟肖,像真的一样呀!
生3(模仿戴嵩的朋友):你的画技真是高超呀,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
此时,朗读所营造的美连带着想象美,就能将课堂的学习气氛推向了高潮!
3、品评人物品德美: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构建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更在于对文中精神内涵的剖析,树立做人的正确方向。此两者又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教师如何能潜移默化地利用语言文字所塑造的人物去影响学生,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就成了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画家和牧童》一课,人物线条较明朗,而且先前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我做足了准备。因此,在品评人物品德美的时候,我基本没有的牵引学生痕迹,而是通过生的自由发言、小组讨论等形式,让他们进行自我的内化。
tag: 教学 语文 牧童 如何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