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1:我觉得小牧童的品德最美,因为他敢于指出大画家的缺点,非常的勇敢。
生2:小牧童在指出画家缺点的时候而且也很有礼貌。
师:是呀,一个有礼有理的小牧童。
(大部分的同学都认可这一观点)
生3:我觉得画家的品德也很美。他是大画家,那么多人称赞他,他还愿意听小牧童的批评,也很勇敢!
生4:大画家也很有礼貌,对小牧童很客气,还拱手答谢,他真是太虚心了。
……
师:是呀,这两位一个敢于直言不讳,一个敢于虚心接受,的确是不错的画家和牧童。
(大部分的同学也都认可这一观点)
至此,品评人物品德美的教学活动是否已经达到了它的完整性?我认为不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要求达到“怎样学习”和“学到什么”的统一,如果仅仅停留在文本里,教学目标的落实仅此一半而已,甚至还达不到一半。因此将品评人物品德美的教学活动延伸到课本以外,渗入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才算得上是对语文教学美的一种扩展。
师:在你的周围,有像戴嵩和牧童一样品德的人吗?
生1:有!我们班的班长,他学习很好,人也很谦虚。
生2:我们班的好些同学看到老师写错字了,敢于大胆的指出来。他们像小牧童一样。
生3:老师,我们班也有个“小画家”,虽然他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他画画的很好,还很用功。我每天下课都看到他在画画。在这里,我也希望他对学习也能和画画一样努力。
……
说的多好呀,此时,对于品德美的理解,学生们是真正的学到心里去了呀!
设计美的延伸:质疑审美过程,升华美的价值。
1、质疑美,让美更趋完整。“矛盾,更能擦燃智慧的火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学生的回答与自己预定设想相悖的现象,有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会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后怕只会导致教学过程给人畏首畏尾的印象,我们大可以放手一搏,充分给予学生质疑美的权力,也许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本课的教学——品评人物品德的过程中假设出现类似现象:
生1:我认为小牧童的本事比画家高!他比画家懂得多!
生2:不,画家的画技高超,他只是没有放过牛,才不知道斗牛的真实情景。
对于这个不同的观点,我会请学生小组讨论后,开展了一场辩论赛,学生们精彩的言语引导我做出了如下的评价:
可以这么说,画家和牧童各有各的本领!牧童靠他平日的仔细观察,非常熟知牛的形态和习性;而画家也通过他日常勤奋画画,练就了高超的绘画本事。
可见,大画家并不知晓天下所有的事,而小牧童当然也不可能画技高超。
相信,所有的同学都能达成共识!
质疑让学生对人物品德美的理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
tag: 教学 语文 牧童 如何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