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同学们,我们初次见面,先自我介绍,我姓欧,这姓不多见,谁能巧妙地来记住呢?
生:欧洲的欧。
师:那可是七大洲之一啊,好办法。
生:欧阳修的欧。
师:巧借名人,不错!
生:那是欧尚的欧。
师:希望今天的课上,同学们也像进超市一样,各有所获。
生:欧莱雅的欧。
师(疑惑):?
生:欧莱雅是一种知名化妆品。
师(恍然大悟):一用化妆品,就想起欧老师。真是好办法。上课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大家知道姚明吗?他现在是国际大球星了,身价据说在一亿美元以上。在今年9月4日,他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骨髓捐献志愿者,当时与记者有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问:姚明,你是真捐呢,还是作秀呢?
姚 明答:一旦需要,马上就捐。
记者又问:如果正在举行一个重要的比赛呢?
姚 明反问: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吗?
听了这个故事以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生命高于一切
生:比赛可以重来,而生命却只有一次。
生:生命是金钱不能估量的。我觉得姚明很伟大!
师:是啊,姚明的话语虽然朴素却感人。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篇课文,也同样是关于拯救白血病人的感人故事。一起读题目。
生读。
师:课前你们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课文读了几遍?
(学生有的读了三遍,四遍、五遍的也有。)
师:现在先来交流一下。谁知道文中的海峡指的是什么海峡?
生:台湾海峡。
师:那么跨越海峡桥的两端是?
生:这一头是杭州,那一头是台湾。
师:两岸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谁能用一两句来简单说说?
生:杭州的一个青年得了白血病,台湾那里的一个青年捐骨髓给他。
生:台湾青年捐骨髓给患了白血病的杭州青年。
师:李惠利的同学真不简单,不用老师教,通过预习,对课文已经有了很好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杭州,去看看躺在病床上的小钱。哪位同学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生读,但文中第三句“这个18岁的年轻人……这朵生命之花绽放。”读的不是很流利,老师请他停下。)
师:这句话一连出现了几个生字,确实比较难读,也比较难懂。请各位同学自己多读几遍。
师:现在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果然好了很多。但“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停顿不是很好。老师领读这句话。
师:谁来说说“即将”什么意思?
生:将要。
生:马上。
生:马上就要。
师:那么凋零呢?
生:指花儿凋谢了。
生:花儿枯萎了。
师: “即将凋零”在文中指什么呢?
生:是指小钱快要死了。
生:小钱像花儿一样随时都可能凋谢。
师:我们以前学过一个成语叫“含苞未放”或“含苞欲放”,指花还没有开放,那么文中的“含苞”又指什么呢?
生:指小钱很年轻。
生:小钱还没有成年,他只有18岁呢!
师:是啊,18岁应该是最浪漫、最美好的年龄;18岁,应该是编织梦想,放飞希望的年龄。可小钱呢……,当你读到这里,你的心里是什么感受?
生:小钱太悲惨了!
生:小钱太可怜了!
生:上天对小钱太残忍了。
生:我真为小钱感到惋惜!
师:生命是这么美好,却是这样脆弱,怎么不让人痛惜伤心呢?一起来读这句话。
学生读。(这一次读得投入、深情。)
老师请第一位同学继续往下读,读完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么可怜的小钱,文中却说他是幸运的,这是为什么呢?
生(默读后):因为适合移植的骨髓10万里,才有一个,小钱居然找到了。
生:找到适合的骨髓,“谈何容易”,可现在小钱却找到了。所以说他幸运的。
师:从“几经辗转”中,我们可以想象小钱经受了多少次的失败的打击,对生命的绝望,才迎来这一线生机啊!有感情地读好这段话。
学生读文。(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与小钱同呼吸,共命运。所以朗读得很动情。)
师:同学们,这仅仅还只是个希望啊。台湾的青年愿不愿意捐献呢?骨髓会不会顺利到达呢?手术能不能保证成功呢?对小钱来说,这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啊。让我们来看台湾那一头,请同学们快速默读3、4、5小节。想想此时此刻,台湾青年他在做些什么呢?
学生快速默读,半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台湾青年也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那台湾青年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怎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呢?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是隐含在文字中的,请同学们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并连起来说说。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边思考。两三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在大地的余震中,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地震后不知家人是否平按无事的情况下,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还有补充吗?
生: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谁能把同学们讲的连起来说说呢?先试试。
(片刻后)师:我先开个头,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生: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地余震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说的真好。如果最后两句,各加上“仍”、“还是”,就更有味了。谁还愿意试试?
生:在大地余震的时候,台湾青年不顾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的时候,台湾青年强忍着牵挂和担忧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的时候,台湾青年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大家都跑到空旷地方寻求安全的时候,台湾青年还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在这样的复杂的情况下,他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做呢?他心里是怎么想呢?我们再认真读读3、4、5自然段,穿过字里行间,努力走进台湾青年的心里。
学生低头读书思考,三三两两举起了手。
师:你们读懂了台湾青年的心吗?你们真正了解他吗?
学生点头称读懂了。
师:如果你就是那位青年,就你当时心里所想,你愿意接受我的采访吗?
学生纷纷表示愿意。
师(模仿记者):你的事迹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请问:在当时大地余震时,你躺在病床上,你害怕过吗?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堂实录四tag: 课堂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