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当场念出一首歌唱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可
带着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进入阅读。
2、加强认读,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连贯。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孩子刚从口语交际进入书面交流,由现实世界
进入符号世界,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的,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
训练,帮助他们切实过好认读关:
一是辨认文字符号,分清词与非词;
二是进行意义整合,分清句读;
三是动用发音器官,读出课文语句;
四是口诵、耳闻、心惟,捕捉语言信息,最终达到读得正确、连贯,不错、不丢、
不添、不断、不重。读后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能有大致的、轮廓的了解。
3、指导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材料。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成分,指导朗读是培养语感能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在
低年级尤其是这样。低年级阅读教学,一定要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抓住关键词句
,引导学生感悟体验:
一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比如读《咏华山》第三自然段“只有
天在上,更无山与齐。”这一诗句,学生可能不太懂,要是回过头来,联系课文第二自
然段,读读“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上下文结
合起来,对照阅读,学生便能比较顺利地了解诗句的意思。再如“情不自禁”一词,除
了结合上下文,还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回忆自己遇到特别开心的事,忍不住
要唱、要跳、要表现自己的情景。这样对词义的感悟就会更加具体、真切。
二是展开联想和想像,进入课文意境,获取情感体验。其一是要学会“循文明像”
,即凭借语言符号展开想像,建立事物的表象,进人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也可以借助课
文图画,来帮助自己建立表象。对于某些比较生疏的事物,还可采用实物、挂图、投影
、电脑课件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明像入境。其二是要学会“循像明意”,即透过画面
去感受课文的意境。要设身处地地进入各种角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读到
“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可引导学生看看插图,把小孩与大山联系起来展开
想像,就能感受到爬山的艰苦和孩子的坚强。再读读“啊!华山真高哇!……太阳显得
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稍加想像,就能感受华山的高险和登上高山的惬意心
情。
4、组织演诵,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的内化。
内化语言是一个能动的自我构建过程,小学生还缺乏这种自我建构的能力,教师必
须给予切实的帮助。
一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与表现。在学生对课文中感兴趣的人和事件有所感受的基础
上,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欣赏。可以自读欣赏、听读欣赏,还可以眼看
画面(图画、录像或课件)、耳听配乐朗诵、嘴跟着吟和,双脑并用,多感官参与,语
音、语意、图像、情感、观念多要素融合,以帮助学生多重记忆,整体吸收。进而再让
学生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可以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
创造性运用语调,配上表情动作,反复品味咀嚼,达到熟读成诵,完成背诵识累的任务
。
二要引导演化升华。可以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开展创造性阅读和多种形
式的表演活动。比如分角色演诵,改变成解说词、导游词来演说,当成课本剧来表演等
。总之,要彻底改变应试性、习题化的琐碎机械的作业练习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用
性、生活化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学语文、用语文的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
律。
tag: 教学 语文 , 苏教版一年级教学建议,苏教版一年级教学建议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教学语文建议 - 苏教版一年级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