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议苏教版一年级教学建议(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习惯篇”教学建议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习惯篇”教学建议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699  栏目:苏教版一年级教学建议
标签:苏教版一年级教学建议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习惯篇”教学建议,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习惯篇”教学建议
郑加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内

容,每一册都安排专门篇幅加以呈现,这是落实《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内容改革的具

体举措,是语文教学内容创新的突出表现。在编排策略上,将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有关习

惯,按年级和学期分散安排,以图片的形式凸现相应的主题,集中呈现在每一册的开篇

,从而使整个小学阶段形成一个“学习习惯”的系列。
  教学内容的丰富必然导致教学观念的更新。一年级上学期突出“保持正确的读写姿

势”和“爱惜学习用品”,就是要使学生养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的好习惯,进而保护

好学生的视力,促进骨胳和肌肉正常发育;让学生形成爱护劳动成果首先要从爱护学习

用品开始的意识,养成习惯,使之为自己的学习提供方便。本学期安排的“专心倾听,

勇于发言”和“认真写铅笔字”,在教学观念的层面上主要有以下思考。

  一、自主学习,确立自信
  “专心倾听”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体现。这里的“听”,既包括听教师课堂上的

讲评,又包括听课外交流中的“讲话”;既包括听课内同学的发言,也包括听课外同学

的“说话”。“听”是获取知识、掌握信息的重要途径,其效度如何,不仅有方法的因

素,而且有态度的问题。而态度往往对“听”的效果影响最大,所以提出了“专心倾听

”的要求。“勇于发言”是一种表达、交流的形式,既包括课内回答老师的提问和主动

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与同学之间的讨论,又包括课外与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

倾听”一样,“发言”不仅有技能技巧方面的问题,也有态度方面的问题。“学会自主

学习”和“有表达的自信心”,是《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的要求,只有养成专心倾听

勇于发言的习惯,才能不断地获取知识、增强自信,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强化读写姿势,打好写字基础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个人字写得好

坏美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语文水平,也可以体现其文化素养。那么,我们如

何才能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的要求呢?

细加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要想把字写好,既有技能方面的要求,又有习惯方面的要

求。技能方面的要求,老师们往往比较重视,如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起笔收笔等等。

但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保持怎样的写字姿势,却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

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甚至影响到用眼卫生和骨胳发育。“习惯篇”正是从

新的角度审视低年级写字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

  三、打好基础,促进迁移
  像读写姿势、握笔、听讲、发言这些问题,看起来似乎都是学习语文过程中碰到的
  “小问题”,但这些问题正是学习习惯的基础所在。只有把这些“小问题”抓出成

效,才能抓好其他方面的习惯;学习习惯的基础夯实了,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促

进作用。再者,正如知识可以迁移一样,习惯也是可以迁移的。在语文学科掌握的学习

习惯,很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同样适用。如数学学科的学习,同样需要保持正确的读写

姿势,需要爱惜学习用品,需要认真书写、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等等。所以抓好学习习

惯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现在的语文学习,乃至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对终身学习都有不可

估量的积极意义。

  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来都互为因果而形成一个整体的。本学期关于学

习习惯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呢?

  一、认真审视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特点
  教材呈现学习习惯的内容,不是采用文字和拼音的形式,而是采用彩色图片的形式

,而图片所展示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片断,按不同的主题和一定的顺序加

以组合,直观而形象,这样寓教育性、审美性于一体,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易于为学生

所接受。
  教材中习惯篇共有3个页码,突出两个主题。第1页开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②”

就是这部分教材的总内容,相当于课文的题目和序号,两个主题用文字分别呈现在第1

页和第3页上,前为竖写,后为横写,意在使编排形式活泼。
  第l页有3幅小图。第1幅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春到梅花山》一课,针对课文内

容和板书,老师提出很有启发性的问题,同学们专心倾听老师的提问,踊跃举手发言。

第2幅是椭圆形小图,展示的是四位同学在小组讨论中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第3幅是右

下角方框内,同学们在专心倾听老师讲解的基础上,举手踊跃发言。
  第2页和第3页是通版图画,左上角一幅图,是老师在黑板上指导学生写字。为了不

遮挡学生的视线,老师的身体是侧着的。右上角有两幅小图,圆形图内是老师指导学生

如何握笔写字,重点向学生强调握笔处到笔尖的距离。正确的握笔应当是右手握笔,拇

指较食指稍上,中指抵笔,形成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合作握笔,无名指和小拇指自由

弯曲抵托中指的形状。握笔处应离笔尖3—4厘米,即通常说的“一寸”。六角形图内是

学生握笔姿势的放大图,图中学生为了防止握笔处至笔尖的距离过长或过短,在铅笔适

当的位置用皮筋或彩线做上了记号。左下角一幅图是小学生规范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这

幅图的右边,黄底方框里面,是两幅椭圆形小图,展示的是两位7岁小学生在田字格中

写的字。观察这两位小学生写的字,为的是使学生懂得,只要按要求认真写字,就一定

能把字写好。右下角是一位小学生描红(仿影)时的坐姿和握笔姿势的侧视图,目的是要

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凭借教材和配套的习字册,按要求把字写好。

  二、抓好教学创新,扎实有效训练
  教学需要不断创新,习惯篇教学同样如此。创新的前提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归宿应该是扎实而有效果。为此,教学时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相应的情境
  学习习惯不是孤立于学习之外的事物,而是伴随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无论是在班

级、小组中学习还是独自学习,学习活动总是处在相应的情境之中。因此,学习习惯的

教学尤其应该创设相应的情境,以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如“写好铅笔字

”的教学,就应该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图画,说说图的内容,重点说说应该如何握

笔,如何坐好,形成“写好铅笔字”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的初步认识。然后因势利导,再

次强调写字要求,并讲明意义。最后,要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操练,如举行简短的“

写字仪式”之后,应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几个字,教师及时评点;教师检查评价的重

点,不是谁写得快、写得对,而是谁的姿势最规范。这种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操

练的活动,应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将学生当作学习主体的过程,是一个不断

纠正、不断规范、不断强化的过程,也是学习习惯逐步养成的过程。
  2、突出重点,兼顾其他
  习惯是一种主要由非智力因素组成的非线性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是一个整体,

[1] [2]  下一页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习惯篇”教学建议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