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同步作文2017年初二寒假主题读写计划(10个专题)

2017年初二寒假主题读写计划(10个专题)

03-06 16:56:48   浏览次数:824  栏目:同步作文
标签:同步作文大全,http://www.lexue88.com 2017年初二寒假主题读写计划(10个专题),
  坐在考场上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突然强烈地想念青禾窗外的阳光穿过厚重的窗帘布在我的桌面上跳跃,这些撕裂的蹁跹的阳光如同青禾的笑脸,在某一个瞬间温暖了我的眼眸细碎的光亮在眼睫上跳起舞蹈,我抬起头望向蓝天,提笔写下这些字时我总觉得青禾会如同千万次那样出现在我眼前,灿烂地朝我微笑亲爱的青禾,现在的你是否正站在离我很远的地方,望着同样的一片蔚蓝呢?
  【简评】
  从审题看,写“远方”这个题目,主题定位在梦想、理想、追求、向往等比较好一些写的时候,需要把不确定的、模糊的“远方”具象化,用实在的东西充实起来本文的主人公青禾就是远方的化身,“题记”中“青禾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孩子”一句为本文定下了基调文章写青禾,不写青禾的相貌体态,而围绕主人公的向往、追求展开,不仅写出了青禾的个性,也写出了“远方”的内蕴用散文化的语言写记叙文在考场中不多见


2012年初二寒假主题读写计划2:传统文化,民族之根

【主题透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凝聚的文化之根和精神之源作为历史的传承,传统文化已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且不断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在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让学生亲身体验、参与和创造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以此寻根立本、弘扬民族文化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基本目标传统文化也逐渐融入了语文课堂,成为语文课堂教学和写作的重点话题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传统文化的考查逐步趋热,要求考生用文化的眼光审视话题,用文化的意蕴话题,用文化的笔法写作话题,用文化的思辨挖掘话题,在作文写作中自觉运用这一话题的现象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中考就有贵州毕节(考查夏至)、广西桂林(考查惊蛰)、浙江杭州(考查春节)、山东烟台(考查清明)等省市的现代文阅读考查涉及到这个话题,而吉林省则以“端午的味道”,黑龙江双鸭山以清明、五一、端午放假期间具体的生活经历或感受作为文题,要求考生写作
  “承继传统文化,体味节日氛围”,面对传统节日文化命题,我们必须作进一步的探究,用文化的思维去挖掘这一主题,才能在写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名作引路


过年
柯云路


  我是一九六八年十二月离开北京到山西插队的
  到村里不久,就赶上了农历新年,也就是中国人最重视的春节了那时的农村还相当穷困,常年不够吃,平日里窝头咸菜能吃饱就是好的但老话是“穷年不穷节”,再穷的日子,过节不能马虎
  一进腊月,男人们还有一搭没一搭地出工,女人们却早早就忙开了,要拆洗被褥打扫房屋,要为全家老少每一口人都准备出新衣新裤,包括脚上的新鞋这是一项大工程,平日里要抽空纳好鞋底,要把不能再穿的旧衣服拆洗干净,备成新袄新裤的里子
  这还不算,还要蒸馍炸糕,把正月里的主食准备出来先要一笼笼地蒸馍,蒸好后晾掉水汽,一层层码进缸里,到时随吃随取糕也一样,山西炸糕用的是黄米,磨成面和好后先要上笼蒸熟,再趁热揉成一团,揉好后揪成一个一个的剂子压扁,可直接炸,也可在里面放上枣泥豆沙之类炸成金黄色时捞出,一层层压入小一点的缸中,也是随吃随取,但吃前一定得上笼蒸透,否则硬得没法吃
  杀猪杀羊是年前最热闹的时刻,杀好后队里按人头分配平日农民的饭桌上是见不到肉的,肉领回家后要按照不同的用途分类处置羊肉可以剁馅包饺子,还可以汆丸子;猪肉的做法就多了,村里一位公认的能人,很得意地教过我,怎样将二斤猪肉做成八个肉菜:扣肉、咕咾肉、过油肉、红烧肉……不一而足对于当时的农村,谈论谁吃过什么,一种东西怎样吃又怎样做,都是极有吸引力的话题
  记得除夕那天,十几个知青还商量着晚上吃点什么,农民们把我们分别拉到各自的家里,说早就准备好了,一定要去家里吃年夜饭
  我去的这家有四口人,大叔大婶、未出嫁的女儿和小儿子一进门,炕桌上已摆满凉菜,有拌粉条、土豆丝、炒豆腐等,中间是刚刚点上火的火锅,灶上笼屉里热着蒸馍和炸糕大叔说我是城里来的“大学生”,坚持把我让到炕桌的“首席”我坐好后他挨我坐,小儿子才跟着上炕,大婶和女儿一边一个侧在炕沿,并不正经吃,要忙着端菜上饭就着烫好的酒吃了一阵凉菜,火锅沸腾起来掀开盖子,锅底铺着白菜,依次层层码放着炸土豆、粉条、肉块、炸豆腐、肉丸子,咕嘟咕嘟地冒着气这就是当地农民待客最隆重的菜式了我们边吃边聊,大婶问我家里有几口人,父母现在哪里我一一回答着,感觉大年夜是如此的亲切温暖除夕后半夜起,村里零零星星响起鞭炮那时的农民还很穷,能买百响一挂的小鞭就很不错了燃放前先将编起的炮捻解开,一个一个地点,孩子们成群结队地从这家放到那家大年初一,看谁家门前的炮屑多,说明谁家来年的运道好而这炮屑,初五之前是不兴扫掉的
  初一走到街上,猛然眼前一亮,但见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喜气洋洋地立在街口,每个人都一身新袄新裤,包括脚上的新鞋这使得我们这些平日劳动打扮的知青们很是扎眼当时磕头拜年被当做旧风俗被禁止,人们就在街口互道“过年好”,同时也用目光彼此打量,看谁家的新衣最合体,谁家的花袄最漂亮从这就能看出谁家的日子过得好,谁家的女人能干
  我从小到大已过过不少年,但那个年让我感觉特别新鲜,也是我至今印象最深的年那在眼前晃动的新袄新裤,那冒着热气、香气袭人的火锅,都成了我对过年最形象的记忆(选自《渤海早报》,有删改)
  【赏析】
  春节,俗称过年,是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节日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炸年糕,备年货,贴春联,放鞭炮……欢欢喜喜过大年,成了中华民族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文章选取在山西农村过年的经历,按照时间的顺序,展现了农村“年”的习俗,但字里行间充盈着喜庆祥和的气氛,饱含着作者对父老乡亲的热情好客和淳朴民风的无限怀想之情


  时文精选


清明乡间路
路来森


  清明时节,乡村的路变得很特别
  那些路多是一些狭窄的土路,弯弯曲曲地从村头伸向乡野春已深,土已软,娇嫩的小草浅浅地绿着,空气中氤氲着一种融融的春气小路上,行人渐多,并不忙碌,他们在做着清明节该做的事情
  清明节的前一天,乡下人叫“一百五”,这个日子里,要做的事是“添土”乡间小路上,走动着一些肩扛铁锹的男人,他们可能走在不同的小路上,但却是奔向同一个去处——公墓公墓里葬着他们的先人,那些曾经传递过生命烟火的人们他们在公墓边上,铲出几锹土,培到自己先人的坟头上,这就叫“添土”“添土”的意思,大概相当于给已逝的祖辈维修了一下房屋,同时也告诉活着的人们,这个家族,后继有人第二天的下午,这些男人们还会行走在这条小路上,他们的手中换成了端着的“祭品”,再次来到这个公墓,祭祀自己的先辈慎终怀远,在清明是表现得最为充分的这些乡间的小路,这些行走的男人,就构成了一条生命的“河流”,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延续
  清明节的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乡间的小路清静而又热闹大人、孩子,都会通过这一条条小路,赶向田野“踏青”大人们,大多牵着或者赶着自己家的牲口,比如,一头牛,一群羊牲口慢吞吞地走着,人悠悠地跟着,春意冉冉地润着,一条乡间小道,漫溢着一种悠闲的韵致孩子们总会跟在大人们的后面,他们的手中挥舞着柔软的柳枝,或者口中吹着自制的柳哨,大胆的孩子,或许还会骑到牛背上,唱出一些“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的诗意;一些孩子,跑在前面,早已把一只风筝放起,这便有了一些飞翔的意味这个清明的早晨,恣意盎然牲口在路边吃草,草很青、很嫩,这也许是牲口今年里吃下的第一口青草,所以乡下人叫“开青”,意味着从此以后,牲口就能经常吃到青草了
  村口,是乡间路的开端,清明节的村口,常常会搭上几架秋千清明节荡秋千,自古行之,大多是女人的事情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点绛唇》词曾描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真是柔媚、婉约之至女人们在秋千上,荡来荡去,翩然若飞,曼妙而美好俗语曰:“大清明,小清明,打了秋千不腰疼”荡秋千,也许就是一种健身之术,女人,因此而变得轻捷、矫健秋千,荡向高处,或许还寓意着荡得越高生活越美好
  清明节,家乡风俗,已婚的女子回娘家,她们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尚未生育的女子,大多夫妇相随,衣着光鲜,明亮了一条山道;有小孩的女子,又会携儿带女,很容易让人想到那首《回娘家》的民歌:“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乡间的小路,因此而有了一种浪漫的情怀
  清明节的习俗,流淌在一条乡间路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2017年初二寒假主题读写计划(10个专题)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