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高中议论类古文阅读训练

高中议论类古文阅读训练

11-07 15:44:21   浏览次数:179  栏目:综合教案资料
标签: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高中议论类古文阅读训练,

高中议论类古文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同然一辞。皇甫浞曰:“若不明白,子与贺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征’不称‘在’,言‘在’不称‘征’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与‘雨’,‘丘’与‘(艹区)’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壬。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秉”、“饥”也。唯宦官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凡事父母,得如曾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官宫妾。则是宦官宫妾之孝于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选自韩愈《讳辩》) 
  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贺(举)进士有名 举:举荐 
  B.贺不举进士为(是) 是:正确 
  c.乃(比)于宦官宫妾 比:比较 
  D.(稽)之以国家之典 稽:考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劝(之)举者为非 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 
  B.贺举进士(为)可邪 贺举进士,为犯二名律乎 
  C.夫讳始(于)何时 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邪 
  D.稽之(以)国家之典 作法制以教天下者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作者为李贺辩解的一组是( ) 
  ①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②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周公、孔子欤③《春秋》不讥不讳嫌名④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讳“昔”⑤贺不举进士为是⑥听者不察也,和而倡之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③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旁征博引,对诋毁李贺考进士的言论进行了有理有据的驳斥。 
  B.作者认为考察经典,对照规则,考证国家文献,李贺考进士是可以的。 
  C.作者列举周公、孔子为例,是为了说明创立礼法来教导天下的人是周公、孔子。 
  D.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既是为李贺考进士进行辩解,也是为自己推荐李贺考进士的行为进行辩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君子立言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邪?为不可邪? 
  (2)今世之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教训 
  C.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弊:疲惫,衰败 
  D.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齐全,完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油然而不怪者 
  B.(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是以百战百胜 
  C.必有过人(之)节 且夫有报人之志 
  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其事甚怪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的一组是( ) 
  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但却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当淮阴破齐而欲白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参考答案 
  一、1.C(C中“比”为等同,并列。其他A、B、D三项解释均符合文中语意,为正确项) 
  2.B(B中两个“为”均为判断词,是。A中两个“之”,前“之”为代词,他,指李贺;后“之”为助词,的。C中两个“于”,前“于”为介词,在;后“于”为介词,表比较,相当于“过”。D中两个“以”,前“以”为介词,用;后“以”为目的连词,相当于“来”) 
  3.D(②句是说创立礼法来教导天下的人是周公、孔子,⑤句是诋毁李贺考进士的人的言论,⑥句是听到诋毁李贺考进士言论的人的表现,三个句子均不能说明作者为李贺辩解。其他三句均符合题干要求) 
  4.C(C中最后一句“是为了说明创立礼法来教导天下的人是周公、孔子”错,作者列举周公、孔子为例,是为了说明尽管创立礼法来教导天下的人是周公、孔子,但周公、孔子并不避讳,因此从整体来看,这个选项无疑不符合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而题干中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A、B、D三项对文意的概括分析没有错误,答案正应是C) 

[1] [2]  下一页

,高中议论类古文阅读训练
《高中议论类古文阅读训练》相关文章

tag: 高中  , 综合教案资料,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