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论语》十二章导学案2(第二课时)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2(第二课时)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470  栏目: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2(第二课时),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朗读课文,背诵前三章;

2.继续研读课文四至九章。

自学指导一

1.朗读课文第四到九章,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抑扬顿挫。3分钟后赛一赛看谁读得更好。

2.结合课本下边的注释用“字字落实,一一对应”的方法独立翻译课文第四到七章,6分钟后,请同学展示。

第四章

分析文义

子曰:“温(    )故(       ) 而知新(      ), 可(    )以(    )为(    )

师矣。

第五章

分析文义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     ),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     )。

第六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

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第七章

(一)分析文义

子曰:“知之(      )者(     )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自学指导二

当堂背诵上面这四章文字,5分钟后,教师抽查。

自学指导三

想一想,上面四章文字,孔子谈的是哪方面的见解?(提示:再读导读)独立完成后分小组探讨。5分钟。

当堂训练

1.结合课下注释,完成八、九两章的翻译。

第八章

子曰:“饭(      )疏(    )食饮水(    ),曲肱(    )而枕之,乐(    )亦在其

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第九章

子曰:“三(    )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而(表顺承)从(     )

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

2. 想一想,课文前三章,孔子谈的是哪方面的见解?你对哪一方面深有体会,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继续翻译课文后三章

2.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自学指导一

1.朗读课文第十到十二章,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抑扬顿挫。3分钟后赛一赛看谁读得更好。

2.结合课本下边的注释用“字字落实,一一对应”的方法独立翻译课文第十到十二章,5分钟后,请同学展示。

子在川(     )上曰:“逝(    )者如斯(    )夫,不舍(    )昼夜。”

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     )学而笃(    )志,切(    )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

自学指导二

当堂背诵上面这四章文字,5分钟后,教师抽查。

说说这课文这三章谈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2分钟。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自学指导三

一、积累成语、名言、警句

1.找出你喜欢的名言警句并说说理由。

2.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学生自由谈)

当堂训练(必做题)

一、下列哪些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二、完成下列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

古:              今:                

2.可以为师矣

古:              今:                 

3.疏食饮水

古:              今:                

4.饭疏食饮

古:              今: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              今:                

6.吾日省吾身

古:              今:                

2.选做题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①,乃复进。其母知其言宣也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③,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言宣矣。

[注释]

①辍(chuò)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辍笔”。

②言宣(xuān):遗忘。  ③裂:割断。

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其母方织(正在)       B、孟子辍然中止(……的样子)

C、其母引刀裂其织(拿来)    D、以此戒之 (戒备)

2.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呼而问之  B、自是之后  C、或以钱币乞之 D、余闻之也久。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如何评价“孟母戒子“这件事?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2(第二课时)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