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太阳》创意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
《三个太阳》是作家黄传会撰写的长篇通讯(报告文学),原文共九千多字,编入苏教版教材时经过删减,仍然占书页11页之多。如此罕见的长文,即使选择精彩的段落诵读、体悟、讨论交流,这样的导读形式仍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何做到长文短教,又不降低文章本身的教学价值,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是进行单元的整合处理。在教学之初,我便对第五单元的教学进行了整体构想。对单元课文进行了教材整合。首先我选择了《新闻两篇》进行教学。对于新闻类文章的教学,我比较赞同宜从消息这种短小简练的文章样式入手,让学生对新闻的主打产品首先有个认识。这种处理方式在人教版教材中也有明显的顺序体现。
二是对教材文章进行改写处理。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预习,让学生进行了改写,但改写并不是常规性的长文改写方式——缩写,而是让学生将通讯改写为消息。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将两种文体连接起来,将新授与旧知联系起来,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三是在教学中时时运用比较教学法,对改写的内容与原文进行对比教学。学生改写后已经对原文语言有了充分的认识,我运用改写的文章为抓手,反复对比,让学生体会通讯语言的形象性特征。
教学设计:
一、交流课前阅读体会,说说感受最深刻的地方。
二、标题比较:
1、优秀标题选录:
中国女画家远赴南极体验生活(钱璐)
我国女画家于南极长城站体验生活(朱婧雯)
2、失误标题选录与修改:
误例:中国第一位女画家登上南极长城站进行艺术活动
修改:中国第一位造访长城站的女画家在南极体验生活
三、导语比较:
1、优秀导语选录:
登陆中国长城站的第一位中国女画家,历经了大小艰难险阻,冲破先例,勇往南极,冒寒风,顶冰雪画出了第一幅南极壁画作品——《三个太阳》。(陈文杰)
中国女画家陈雅丹登上中国南极长城站进行了为期38天的艺术活动,为南极留下了一幅画着三个太阳的壁画。(林海粟)
其他同学有:钱璐、朱婧雯、杨铭睿、张以恒等。
2、穿插讲解新闻导语的一般类型:
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情景作简洁形象的描写,以渲染气氛。
另外还有提问式、结论式、号召式、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
3、描写式导语选读:
4、综合式导语选读:
跨越1.7万千米的距离,一个女人,硬是闯进了这块茫茫雪原,闯进了这本该属于男子汉的领地;一个画家,却一直战斗在紧张而又繁忙的建设工地上,还不断挥动画笔,为人们、为长城站留下了一幅幅神圣的图画。她不停思索,探究南极的真谛,为南极创造第一幅壁画——《三个太阳》。(尹思语)
四、通讯改写优秀文章学习,体会通讯语言特征。
女画家陈雅丹来到南极为长城站建设出力并作画立传 (孙毅帆)
中央工艺美院教师陈雅丹,经过与南极办的多次协商要求,争取到了一个随考察队前往南极的机会,成为了第三次赴南极考察队的一名编外队员。她也是到南极中国长城站的第一位中国画家,也是去那里的少数女性之一。
在考察队要归国前夕,陈雅丹为中国的“长城站”画了一幅全貌写生,即使挤出的颜料也结出冰碴子,双膝跪地湿透也挡不住她对南极这片土地的热爱。陈雅丹构思了三天,为身边的“南极人”,为南极的千年冰川,莽莽古海,为不畏艰难险阻的父亲,创作了长城站的第一幅壁画——《三个太阳》。这三个太阳也许象征着生命、和平与美好,也许是作者对南极的赞美与喜爱。
1987年2月31日,陈雅丹与南极考察队乘坐智利空军“大力神”号运输机安全返回中国。
五、探究“三个太阳”的内涵。
tag: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