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朗读、背诵。
第五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朗读、背诵。
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4.朗读、背诵。
第七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知:懂得、了解; 好:喜欢; 乐:以……为乐。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4.朗读、背诵。
第八则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
拓展:饭蔬饮水: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4.朗读、背诵。
【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九至第十二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四至第八则
二、初读第九至第十二则,扫除语言障碍
博学而笃(dú)志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1] [2] 下一页
tag: 教学 论语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