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这 凋:凋谢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可以:能够 行:奉行
其恕乎 其:大概,也许 恕:恕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要的 勿:不要 施:施加
二、一词多义归纳
1、而:
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表 顺 承
②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表转折,但是,却
③ 任重而道远 表 并列:
④ 拔山倒树而来 表 修饰
2、焉:
① 见贤思齐焉 语气助词
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兼词“于之”,在其中
3、其:
① 其恕乎 大概,也许 表猜测
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 蹲其身
代词,他们的 、其中的、 自己的
4、之:
①知之为知之 代词:它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代词:它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代词:它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的
③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5、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②可以为师矣 做,当
③仁以为己任 当作
三.填空并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四、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1、《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在我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5、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喜迎来客,《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这句话说明一个人要经得起环境考验。
9、《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重”表现在“仁以为己任”,“远”表现在“死而后已”。
10、《两小儿辩日》中,孔子面对小儿的争辩“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如果你是故事
中的孔子,你会用《论语》中的哪句话作答?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其中包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就会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
13、写出本课出现的至今还用的成语。
①温故知新 ②任重道远 ③死而后已 ④见贤思齐、
⑤不亦乐乎 ⑥三人行,必有我师 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山市》复习要点
一、重点词语解释
邑八景之一也 邑:县
然数 年恒 不一见。 然:但 数:几 恒:常常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 同人:朋友 饮:喝酒
高插青冥 青冥:青天,天空
相顾惊疑 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念近中无此禅院。 念:想到 近中:近处
无何, 见宫殿数十所, 无何:不久
碧瓦飞甍 甍:屋檐 飞甍:翘起的屋檐
始悟为山市。始:才 悟:明白 为:是
未几,高垣睥睨
未几:不久 高垣:高墙 睥睨:矮墙
连亘六七里 连亘:连绵不断
居然城郭矣。 居然:竟然
历历在目 : 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 莽莽:广大
城市依稀而已 依稀:隐隐约约 而已:罢了
既而风定天清 既而:不久
一切乌有 乌:同“无”,没有
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惟:只 危:高 霄汉:云霄与天河
楼五架, 窗扉皆洞开; 窗扉:窗户 洞开:大开
楼愈高,则明渐少。 愈:越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裁:同“才”,仅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 : 昏暗得看不分明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形容来往匆匆
或凭或立 或:有的(人) 凭:靠着 立:站立着
不一状 : 形状各不相同
逾时,楼渐低 逾时:过了一会儿
又渐如常楼 常 :平常 ,寻常
又渐如高舍 舍:平房
倏忽如拳如豆 倏忽:突然
遂不可见 遂:于是,就
又闻有早行者 者:……的人
见山上人烟市肆 肆:店铺 市肆:集市
与世无别 别:区别
,人教版七年级(上)课内文言文各课复习要点tag: 文言文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