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蝉的地穴
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孔口:
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又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注意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见第2自然段)
这些小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见第3自然段)
地穴的深度、形状:
蝉的隧道大都时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完全关闭起来(见第4自然段)
地穴为什么不会坍塌:
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水泥。它身子里藏了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作灰泥。(见第4自然段)
地穴的位置:
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时可以从那里取得建筑用的汁液(见第4自然段)
蝉挖地穴的方法,挖出的土的去向和身上带有泥点的原因:
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见第4自然段)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见第5自然段)
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候的情况(见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写蝉怎样具体考察气候的情况)
它挖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见第7自然段)
留天花板的原因:
9—11段,写蝉出洞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
脱皮的顺序:
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使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板书:背——头——吸管和前腿——后腿和翅膀——尾部)(见第9自然段)
蝉最后从壳中脱出:
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尽量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见第10自然段)法布尔用拟人的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特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越”﹑“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的写了出来。
脱皮的时间:
文中说,蝉从壳中全部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由此可见,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也是惊人的。这种态度、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值得人们学习。
第二部分蝉的卵
12—13自然段,写蝉怎样产卵的
蝉选择产卵的地方: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见第12自然段)
蝉产卵的过程:
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就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见第13自然段)
产卵的数目:
一个小孔内大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的总数约为三四百个。(见第14自然段)
(为什么要产这么多卵呢?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蚋)
15—17段,写蚋怎样破坏蝉刚产出的卵。
非常具体,一边(蝉)是一无所知,一边(蚋)是紧追不舍,使读者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文中作者也表明这是他经过多次观察才弄清楚的。
18~20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
先是对刚孵化的幼虫作了具体的描写:
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接而成。(鳍状物体的作用是什么呢?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由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有困难的事情)
接着又对出壳以后落地之前的幼虫的情态进行了描写:
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这好像不是在写虫子,而是在写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了。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准确而生动呢?因为作者不仅用眼睛,而且还借助放大镜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见第19自然段)
21—23自然段写幼虫落地
严肃的实际生活:
危险重重——只要有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土,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见22自然段)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24自然段写幼虫挖穴隐藏
最后它着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爬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看到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
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
它身体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可以用来做灰泥。
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
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灭掉。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
要使学生明白,准确性是贯串于全文的,这6句只是从词语方面进行推敲,不能理解为仅仅这些句子里的词语才准确。比如第7段写幼虫在地穴里怎样建造坚固的墙壁,里面不仅“臃肿”、“喷洒”、“柔软”、“肥重”、“压”、“挤”等词用得很准确,而且整段话说明建造过程,也很清楚准确。)
写地穴是按照考察的过程,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写内部构造的同时介绍了建造地穴的方法。幼虫出穴以后,又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幼虫出穴以后怎样寻求脱皮的地方;怎样完成脱皮而变为成虫,飞离树枝;怎样产卵;怎样孵化成幼虫;幼虫落地以后又怎样寻觅隐藏处所,然后挖土隐入地下。一步一步发展生长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
第四课时:科学小品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1,让学生简单了解科学小品和科学小品的写作方法
2,要求学生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科学小品。
教学重点:写作
教学难点:写作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写法活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这么说来科学小品是说明文的一种了。什么是说明文呢?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大家知道哪些说明文?日常生活中的。其中哪些是科学小品?简单说明下一般说明文和科学小品的区别:如—— 《辞海》是这样介绍银杏的:
银杏亦称“白果树”、“公孙树”。银杏科。落叶乔木。叶扇形。雌雄异株。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系孑遗植物,我国普遍栽培;日本亦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可达千余年。种仁供食用,多食中毒,外种皮可提栲胶。木材浅黄色,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他工艺品用。又为庭园树、行道树。中医学上以种子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功能敛肺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种子含有氢氰酸、组氨酸、蛋白质等。这段关于银杏的说明文只是对银杏的名称、特点、产地,用途等作客观的如实的介绍,全是解说式的语言,把它与郭沫若的散文《银杏》对比,其客观性就显而易见了。
tag: 教学 法布尔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