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专题《荷》教案教学设计3

专题《荷》教案教学设计3

11-07 15:05:58   浏览次数:756  栏目: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专题《荷》教案教学设计3,

我喜欢荷花,那是因为

(提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外形,一是从内涵即精神,也可以自拟角度) 

   建议及佳作推荐:见PPT.

2.你还知道哪些类似于“莲文化”的现象?能否试试对菊文化、竹文化、牡丹文化进行赏析

第四课时:教学《爱莲说》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理解学习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积累文言字词

[教学重点]:

1.莲——君子的美好形象

2.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作品的主旨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往今来,描绘莲花的妙品佳作随处可见,文人墨客喜欢以莲言志,以莲比物,以莲兴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周敦颐的《爱莲说》,去欣赏莲花那美丽的身姿,领略她蕴含的文化底蕴!

二、小组交流学案“预习导学”完成情况,字词句质疑解疑,课堂检测

三、文本研习:

1.文章标题是“爱莲说”,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热爱与赞美?

——“予独爱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问:这一句通过细致描写莲的形象,表达了对莲的赞美,那么它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不急于回答)①指名读、齐读;②指名翻译;③快速背诵

④讨论总结:三个方面: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

⑤朗读指导:请用朗读来传达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读得有层次,有感情

指导:“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轻读以下三层,要读出层次感前两层亦可用描写语调读,有审美感情,读后作稍长停顿,再出末句,以突出莲的品格

——“莲,花之君子者也”

①指名翻译:教师强调:之,结构助词,的“……,……者也”,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师: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作者称莲是“花之君子”,请大家再来读上段中描写莲形象的那句话

②合作探究:作者笔下的莲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好品质?(要把握莲的整体形象,善于运用联想把莲的形象跟君子的形象融为一体)

(这是一道开放性探究题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种种美德,我们无法尽知,而只能通过莲的形象来探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质所有这些象征的内容都是通过联想而产生的,关键在于要把握莲的整体形象,然后仔细寻味;联想愈丰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形象就变得愈鲜明)

2.既然题目是“爱莲说”,那么文章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篇幅写到“菊”和“牡丹”?

①指名读全文;

②教师点拨:请画出能传达作者对这些形象态度的词句

菊——“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陶渊明在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回乡,隐耕田园,劳动之余,他特喜爱菊花,十分欣赏这“秋菊有佳色”,甚至还采摘花瓣,带回家中酿制菊花酒,常常一个人自饮自斟他饮酒高歌,击节赞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他以愿做霜下杰,学习菊花的品格和气质来勉励自己,认为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风雅,敢于傲雪凌霜即使是残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芳,他用菊花的清雅倔强来操守自己的君子之节后人以陶渊明具有这种不羡慕荣利,志存逸士之节的品格,尊称他为“靖节先生”

反复品味“菊之爱”一句,含有什么意味?(惋惜之意)

牡丹——“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盛爱”的程度,有诗为证:

买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反复琢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态度?(文中只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此外别无贬辞,但从“宜乎”一语却可以看出他对世风的鄙视这种写法颇似“一字褒贬”,足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

③我们再来背背写莲的句子,大家考虑: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这是衬托的手法作者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从全文看,本文运用了什么写法?(托物言志)

④小结:作者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人品极高,胸怀洒落曾任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省星子县,“军”是宋代行政区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命人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足见其对莲的一往情深

⑤美读第二段:要求读出理解,读出情感

前一层是三个并列句,以人为喻,分别指出菊、牡丹、莲的品格,要用极其肯定的语气读出;前两句要读得轻些,后一句当重读

后一层用菊、牡丹、莲的不同遭际来批判世风,全用感叹的语气读,但其间又有细微差别:“菊之爱”一句有惋惜意,“莲之爱”一句有慨叹意,“牡丹之爱”一句有讽刺意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

[拓展巩固]

1.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2.背诵全文完成理解性默写

3.完成《创造性练习》相关内容

《荷专题》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欣赏荷花的美,了解荷的有关知识

2. 学习咏荷诗文,培养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的领悟能力

3. 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2. 创作以“荷”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学习难点]: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预学指导]:利用学习资源:

1.课本212226页关于《荷》的专题,你一定得先认真学习

2.专题网站里面有许多关于荷花的知识、图片、诗歌和美文

荷花网 http://www.hehua.net/hehua/index.htm

荷花仙境 http://whyyz1605.2000y.net/

爱莲苑 http://www.ailian.net/

荷香四溢 http://www.shilisheng.com/

    你学习得越多,你对荷花的了解越多,荷文化对你的熏陶就越多!当然不要忘了实地去观察荷花哟当你带着所学,再来观察她时,你一定会有许多新发现的!

[预习导学]:

1. 根据你的学习,说说荷花还有别称

2. 从实用看,荷花有哪些功用?

3. 从文人的角度看,荷花身上寄寓了哪些高贵品质,试用几个词语来表示

4. 查找关于荷花的诗词,将你所喜欢的诗句摘录几句(不少于4句)

 

 

 

[课堂研习]:

一、赏荷:观看“都市花影”栏目

二、咏荷:读《咏荷诗歌五首》,说说他们各自所写的内容及诗中表达的情感

《采莲曲》 王昌龄:

 

《莲叶》 唐  郑谷:

 

《赠荷花》 李商隐:

 

《白莲》唐 陆龟蒙:

 

《莲》       苏轼:

三、读荷:《荷塘月色》选文文质兼美,请阅读品味

四、悟荷:

郑谷     荷叶      雨中留得盖鸳鸯    浣纱女呵护美好事物的善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专题《荷》教案教学设计3
《专题《荷》教案教学设计3》相关文章

tag: 教学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