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18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18

11-07 15:44:48   浏览次数:899  栏目: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18,

渔人一定会谈到自己发现桃源村的经过、村中的生活情状,还会谈到他归途中做标记的事。

过渡语:这里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刚才我们运用联系上下文的猜读法体会到了陶渊明简洁而含蕴丰富的语言风格。

过渡语:现在我们找一个段落读一读,再次感受陶渊明的简洁而含蕴丰富的语言特点。朗读课文第3段。

     3、齐读第3段,感受陶渊明的简洁而含蕴丰富的语言特点。

七、总结:

过渡语:陶渊明用简洁而含蕴丰富的语言构想了世外桃源,有人说他理想,有人说他消极避世,你怎么看呢?

学生各抒己见。

投影:(学生齐读,结束学习)

桃花源是陶渊明闪光理想的依托,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桃花源是陶渊明不满实现的精神寄托,

是陶渊明不能实现的理想,

桃花源成了陶渊明隐逸、逃避现实的乌托邦……

八、作业:背诵全文

九、教后记:

    教授《桃花源记》一文,我发现学生在朗读,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后,很快把握住了作者构想的桃花源的特点“美、乐、奇、假”。于是,我就引领学生想象桃源之“美”、桃源之“乐”、桃源之“奇”,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诗意表达,体会陶渊明文章“似淡而浓,似癯而腴”的特点;引领学生探究桃源之“假”,体悟其社会理想;并引入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探究作者构想这一社会理想的深层原因。不过课堂上,学生的想象还不充分圆满,我只得投影了桃源之“美”、桃源之“乐”、桃源之“奇”想象示例,补充之。

    品味、咂摸陶渊明语言风格“简洁而含蕴丰富”环节,虽以课后研讨中的三个小练习为载体,但采用的还是想象法:品一品,演一演,猜一猜。练习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想,补出被省略的成分,然后与原文比较,体会“简洁而含蕴丰富”的语言特点。练习2,让学生同桌两人分别演说村人与渔人,再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的对话情境,然后与原文比较,体会“简洁而含蕴丰富”的语言特点。练习3,引导学生猜读,靠得也是联系上下文的联想。

通过引领学生对《桃花源记》一文的想象阅读,我们撩起了《桃花源记》的面纱,不仅触摸到陶渊明构想的社会理想的特点,以及他对现实不满,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的情怀。同时我们又发见陶渊明“似淡而浓,似癯而腴”的文风“简洁而含蕴丰富”的语言风格。

结课时,学生齐读的文字,也是以诗的形式呈现,希望学生能在诗意表达中对文本的阅读感受得到提升。

这样的解读似乎可算是把《桃花源记》给解读到位点了。

望同仁指正。

                 2012、9


上一页  [1] [2] [3] 

,《桃花源记》优质课教案18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