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故宫博物院
主备人:吴晓义 审定人:李辉
班级: 姓名: 组别: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请本文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
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
多彩的龙的用意。
【学习难点】
理清本文说明顺序,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资料链接】北京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明清故宫的建筑与规划,继承了中国古代宫殿的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古代中国为表示皇权的至高无上,有将皇宫建在都城中央的传统。
一、 导预疑学。
1、为下列画粗线字注音
矗立( ) 鳌头( ) 湛蓝( ) 琉璃( ) 鎏( )金
蟠龙 ( ) 中轴线( ) 金銮殿( ) 击磬( ) 玉玺( )
檀木( ) 攒( ) 乾清宫( ) 坤宁宫( ) 诏( )书
肃穆( ) 上谕( ) 额枋( ) 藻井( ) 垂脊( )
矫健( ) 妃嫔( ) 翊坤宫( ) 修缮( ) 迥然不同( )
2、解释下列词语。
玲珑: 奇巧: 精美:
矗立: 点缀: 错综:
攒聚: 缭绕: 和谐:
掩映: 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
3、为什么叫紫禁城?
4、
思考: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课后习题的故宫示意图。
5、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该怎么划分呢?
二、导问探学,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
2、第二自然段从哪些方面来写故宫?故宫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速读课文3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介绍的是什么?
4、第二部分哪些段落介绍的是前朝,哪些段落介绍的是内廷?
三、导法乐学。下面,我们先来分析前朝部分。
重点分析课文5~8段,学习方位词的运用,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2、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究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3、内外景都介绍完了,接下来还提到了它的地理位置和用途。
(1)、为什么把太和殿建在中轴线上?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四、导评测学。
1.找出错别字,并订正。
宏大壮丽 乐声悠扬 龙凤成祥 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 相互应衬 和协统一 庄严肃目
2.填空。
故宫,坐落在_____,是我国现存的__、___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这是___两代的皇宫,当时叫_____。
3、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 )
(2)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
4、 课文研读 。
(1)、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2)、“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五、导法拓学。
按照空间顺序向别人介绍你们的教室。
学后反思:
课外阅读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我们在建筑师的陪同下,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参观人民大会堂。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踏上一层楼高的花岗石大台阶,迎面是12根浅灰色的大理石柱。门柱有25米高,柱身要4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柱距采用我国柱廊的传统样式,明间宽,紧邻的两个次间较窄,再往两旁,各4个次间又较窄。这样高大而有力的柱廊,是建筑师们吸收了中外古今门柱造型的优点创造出来的。
tag: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