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第一课时
主备人:刘清
教学目标1 了解文章所描写的景物的特征以及作者抒发的感情
2 学习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3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的空白处写批注
教学重、难点:同目标2、3
教学环 节
师生共研内容
教学法指导
修正栏
导入:
合作探 究
赤橙黄绿青蓝紫,生命因色彩而五彩缤纷。绿色是生命最灿烂的本色,它代表着祥和,象征着宁静,寄托着生机,孕育着希望。1924年,
一 检查预习
1 走进朱自清
2 听写字词
二 自渎感知,整体把握
1)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
【点拨】“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是文章的文眼所在。
(2)作者是如何安排写作思路的?
【点拨】作者根据观察点的变化,由远而近地写了梅雨瀑、梅雨亭和梅雨潭,并重点描写梅雨潭的绿。(观察点:走到山边、坐在亭边、站在水边)
三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法交流
谈谈我的读书方法。
2.方法导航 ,
3.示例范读
参照课文的读书动笔示例,再读课文,并仿照示例,补充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评论。
4.语句比较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和“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两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提示】首尾呼应。“惊诧”的原因是梅雨潭的绿,“不禁惊诧”是作者在热情地描绘梅雨潭之绿,抒发对她的倾慕和向往之后,情不自禁地喊出的,是作者感情真实的流露,也是行文的必然。 ’
5.学生活动 ’
齐读第2节,分组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
①这一部分各从哪些角度来写梅雨瀑的?
②写梅雨瀑与写梅雨潭的绿有何关系?
③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你喜欢这一句的理由。 ‘ ‘
【点拨】①主要从声音、形态、颜色、动态等角度来写梅雨瀑。
、 ②写梅雨瀑是为了衬托梅雨潭,使“惊诧”落到实处,并交代了梅雨潭因瀑而得名。
(a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字中一般。
b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c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d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6.再读品味
指导学生再读第2节,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及蕴涵其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7.学生活动
小小导游:展示梅雨潭风景图片,指导学生对照图片,根据课文内容,做一回梅雨潭风景区的导游。(要求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8.竞赛
有感情地朗读“我们先到梅雨亭……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互相评判,分析朗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9.思考
你从文中读出朱自清的什么样的感情呢?这种感情是如何抒发的呢?
【提示】文中充溢的是朱自清看到梅雨潭的绿后的惊喜之情。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0.课内小结
读着如此美文,眼前似乎一直荡漾着作者笔下那浓浓的绿意,这就是散文大家的妙手,他不仅让我们惊诧于梅雨潭的绿,更让我们惊诧于他的文笔,惊诧于他对梅雨潭的那份深情。
1组织学生了解与本文有关的作家作品:让学生自由发言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作家作品,但是不能照本宣读,回答精要,不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可以带资料。
学生思考后交流
2指导学生读书动笔,学会在文旁、文后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想、体会或评论。掌握各种圈点符号的用法。 ,
5鼓励学生大胆赏析,引导多角度多方位思考。
【建议】可从修辞手法、关键词语的使用等角度指导学生赏析。
8【提示】这一段文字主要写梅雨潭,从全文看是文章中的衬笔,朗读时不宜倾注过于强烈的情感,节奏不宜太快,抒情要适度。
板书设 计
梅雨亭——展翅的苍鹰
梅雨瀑——被扯散的布
水 花——白梅、杨花
课堂作 业
1 熟读课文
2找出第二节中的动词,分析其表达效果,体会文章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集体讨论意 见
教 后感
第二课时
主备人:刘清
教学目标:1 学习学习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 体会新颖贴切的比喻及叠字运用的作用
3体会作品中流露出的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同目标1、2
教学环 节
师生共研内容
教学法指导
修正栏
导入:
合作探 究
课前检查:1 如何作批注
2 第二节中动词作用是什么?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听读寻绿 .
听读文章第3节,要求学生找出描写绿的语句。
2.学生活动
围绕“我感受到的梅雨潭的绿”这个话题,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谈谈对梅雨潭绿的功步感受。
3.细读体会
用心体会感受梅雨潭的绿,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句,作进一步分析,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4.学生活动 .
“绿”点赏析:每个小组推荐分析最好的同学作交流。 .
5.问题突破
【投影】①“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②作者写北京什刹海绿杨的“淡”、杭州虎跑寺绿壁的“浓”,西湖波的“明”,秦淮河的“暗”有何作用?
③作者在梅雨潭绿中蕴涵了哪些情感?
【点拨】①梅雨瀑很美,但写它是为了衬托梅雨潭的绿,先扬后抑,用“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一句集中突出梅雨潭绿的美。
②作者以北京什刹海绿杨的“淡”、杭州虎跑寺绿壁的“浓”、西湖波的“明”、秦淮河的“暗”衬托梅雨潭的绿,说明梅雨潭的绿是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实在是恰到好处。 、
,《绿》教案10tag: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