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开阔的空间里,我们更该思考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操作与引领,设置合理的教学程序,不仅要落实对语言本身的理解与品悟,还要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进而在长期的探究训练中,一点一滴地为学生终身学习建立一种长效机制这个常被教师忽略的“开阔的细节”,恰恰也是一个不该丢失的关键点
三、引领写作——嫁接有价值的语言点
在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语言之间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的智慧体现在行为操作中的良好把握,这种立体的、丰富多元的深层对话让学生拥有了思考的大脑和舒展的心灵
表面看来此时词语教学任务似乎该完满画上句号了,其实不然正当学生成为文本阅读的深度参与者之时,于无形中知识也生成了一个很大的增值空间,从而引领写作为有价值的语言点继续嫁接、拓展,便也成为挑战教师心灵智慧的PK台
如,故意改换重点词语,刻意打乱语词的顺序,设置比较点,让学生比较分析后有感而发,深刻体会出“字斟句酌”、“遣词练字”对写作的重要影响再如,特意地去掉关键句中的修辞,或假意地为铿锵有力的短句添加华丽的赘述等等,充分开发文本潜在的价值,让学生在两种繁简语言的对比中,走向辩证的深度,进而让学生深刻地明了:在写作过程中,文章的语言既要从平白走向生动,亦要在把握上适时适度,从而用教师的智慧,为孩子们构筑语言攀升的阶梯
另外,教师要善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语言点,捕捉学生饱满感受快要溢出来的良好契机,敏锐地创设恰切的情境,给学生一双挥洒灵性的手,让他们快乐地将心语流泻出来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学文悟道,升华情感,在缘文而发的写作中静听孩子们生命拔节的声音……
由理解→发现→积累→创造,逐步使学生把浅层的语言表象变成深层的语言积累,从“读得进”一步步提升到“用得出”,进而在一套实效性很强的语言实践体系中,为构建学生语言综合素养作好积淀
(天津市大港区苏家园学校;30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