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课堂实录
该课获2008年第五届“中华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赵玉红/执教、整理
(课前就一张充满了童真童趣的图片与学生展开自然而有趣的对话,以聊天的方式唤醒学生心底的微笑)
一、在自然而又真诚的对话中导入
(介绍背景,引入“发散思维”的教学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师:请大家静下心来,边默读边思考,作者由草莓联想到了什么?同时请大家随手将一些你认为生疏的字词进行圈点勾画
(生用心默读约三分钟)
师:赵老师发现大家读得很沉静、很投入,有这么好的读书习惯,老师真为大家高兴首先,请大家将自己拿不准的字词同伴之间互相启发一下
(生互相启发)
师:老师考考大家——
(课件展示是两组经过精心提炼后的重要词语)
第1组:禀赋 流年似水
惴惴不安
第2组:葱茏茂密的枝柯
挺拔的檞树生意盎然
晶莹璀璨的天空
沁人心脾的草莓气味
如花似锦、韶华灿烂的青春……
(生1朗读第一组词语,师纠正并强化“惴惴”的读音,并与生互动释义)
(生2朗读第二组词组,师强化几个易读错的字音:“檞”、“沁”、“韶”,与生互动解释“韶华”)
师:读词语或词组不能硬读,我们应该通过朗读将它们的意思品味出来,即要“读出感觉来”比如“沁人心脾的草莓气味”,这颗红红的大草莓如果吃到嘴里,你会感到什么?
生3:又香又甜!
师:那就把那种香甜的感觉送到句子中去,不加动作,用你的声音告诉大家,这草莓的味道有多么可口
生3(带着微笑,很动情地朗读):“沁人心脾的草莓气味”
(大家都笑了)
师:读得真甜!是啊,草莓气味都已沁入内心了,让我们都陶醉了!那么,请大家都赶快读给你的同伴听,送给他一颗草莓……
(班里热闹起来,开心的音符充满了整个教室)
师:好,这颗红红的大草莓,吃了第一口,我们就品出了一种香甜的味道,大家有没有兴趣接着去品?(随手板书:香甜)
生(异口同声):有!
师:那好,就让我们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作者由草莓的香甜到底联想到了什么?”同伴商量商量
(前后几个人合作探究,有想法后集体交流)
生4:我们发现作者吃了一口草莓,他察觉到了现在已经不再是六月,而是九月了
师:也就是说他察觉到了什么的变化?
生5:时间的变化
(师随手板书:时间)
师(追问):那么作者察觉时间变化之前的九月和察觉之后的九月一样吗?
生5:不一样
师:他察觉之前的九月是什么样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5(摘读句子):天气反常地暖和,……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生意盎然……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
师:学语文,我们一定要锻炼自己从语段中提炼重要信息的能力,要学会抓重点的词眼比如此时的树是什么样的,天空……,天气……
生6:天气是暖和的,树是葱茏茂密的、生意盎然的,天空是晶莹璀璨的、湛蓝的……
师(整合并归结):此时他眼中的九月正如文中所说:可谓是夏意正浓那察觉之后的九月又是什么样子?
生7(摘读文句,并进行了适度提炼):树木是枯黄的;天空不久会变得灰惨惨;鸟马上要飞走……
师:综合起来说这时的九月空气中已弥漫着什么?
生(异口同声):一股秋的气息
师:都是作者此次出来散步所看到的景象,应该是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九月的同一天,完全相同的九月,而它的景色前后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为什么呢?它的景色该变吗?
生8:不该,我想景色并没有发生变化,是他的心情或者说他内心中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所造成的吧!
师:真棒!你挖出了一块金子正是因为作者内心的感情发生了变化,所以他眼中的景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言为心声”,“景随情变”原来文中的景语都是带着作者情感的温度的,正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那就让我们抓住作者心灵变化的这个动点,继续去捕捉,由时间的变化作者又联想到了什么?
生9:他又联想到了自己已经不再年轻
师(追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说给大家听
生10:从第4段中,“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
师:此句中有一个词非常具有提示性,是哪个?
生10:“常以为”
师:抓得非常好,“常以为”这个词恰恰说明他已经不年轻了,他的生命已经在不知不觉间翻过了青春烂漫的扉页,驶向了人生的下一个驿站——
生11:成年期
师:正如台湾作家席慕容曾说的:“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啊!”那么,由青春期到成年期,这中间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12:他的生命发生了变化
(师随手板书:生命)
师: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解释成年期有什么特点?
生13(朗读句子):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师要求全班学生再来齐声朗读这些文字,加以强化)
师:走至成年,虽然失去了美丽的青春,但却收获了那么多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益的元素……从而让我们感觉到:大自然有它四季的轮回,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没有生命的四季呢!
(生很认同地点头)
师(出示课件,梳理归纳):课文由一颗草莓作为触发点,作者联想到了时间的变化乃至生命的演变,步步深入,发人深省表面看来似乎零乱而无序,其实文本中一条内隐的生命线已经抓在了大家的手里即用联想将散文一线串之,恰恰体现了散文什么特点呀?
生(众):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师:是啊!多么创新的构思方法,老师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加以借鉴并学以致用相信它一定会使你思路洞开,文思如泉涌的至此,吃了这第二口草莓,又让我们品出了一种什么样的味道?
生14:深刻的
生15:厚重的
生16:醇厚的
师:醇厚这个词非常恰切真的是一口比一口更浓郁呀!
(师随手板书:醇厚)
三、品鉴语言的隽永美
师:课文除了构思非常新巧以外,语言也写得含蓄而又隽永下面就请大家再度走进文本,画出能使自己生发感触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同伴听,然后合作探究一下它的内涵
(同伴之间互相有感情地朗读、启发、研讨)
师:哪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把你喜欢的句子读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生1:我从“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似水流年,彻底再造……”这个句子中感受到:时间可以改变我们的生命,它不仅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性和容颜,还可以改变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我们无法阻挡时间的变化,更无法阻止我们生命的改变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心悦诚服地去面对才好
师:你这样表达听起来又明白,又舒服,语言还很流畅,真好!
,《草莓》课堂实录2(获第五届“中华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