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整个过程中,本则消息记叙是以时间顺序的分分秒秒推延为特点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具体的时间以及对应的事件。
(学情预测:问题很简单,学生能很快找出精确的数字)
明确:本文出现的数字近20处,大多数十分精确,如
23时46分,中英双方代表入席;
23时59分,英国国旗降落,花了50秒钟;
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国旗上升;
零时10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
还有:一个半世纪,156年,1840年鸦片战争,150多年,4000多位中外嘉宾,3个不平等条约,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3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代表,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等等。
3.把这些放在一般的记叙文中,应该是有记流水帐之嫌,但在本文中却没有这种感觉,这是为什么?
(学情预测:学生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肯定的回答,认为这篇文章也是同样给人很不紧凑的感觉;一种是否定回答,但是可能回答的不完整也不准确。)
明确:
首先,众所周知,回归时刻的一切,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的崛起的表现;这些精确到分秒的计时,表明了交接仪式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庄严神圣,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忘记,都深深地嵌进人们的记忆。有些时间还反复出现,如:一个半世纪(两次),156年,150多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等,表明了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凌辱,盼望回归的时间太漫长了,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历尽艰辛,表明了要记住这一段屈辱的历史,记住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其次,这是新闻,在其何时,何地,何人,何故,何如这五个何中,有四个何,即何人,何故,何地,何故,都是人所共知,对于新闻来说,没有太大的、能够发挥乃至炒作的新意。而何如(How),对于读者来说,则充满了新意。这种新意,不在事情的结果,因为其结果早已决定了,没有任何预期之外的细节。而过程,尤其是具体时间,每一分、每一秒的进程,则充满了新意。流水帐式的罗列,本来是叙事的大忌,在这里却不再是繁琐的铺陈,而是历史价值的强调。
这同样还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作为表现手段,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不好,一切取决于具体文体和特殊的情境,以灵活运用为上。
3.讨论:“顺时叙事”与“逆时提前”。
(学情预测:可能很多同学不是很理解什么是“顺时叙事”“逆时提前”,需要先解释一下这两个概念)
明确:
顺时叙事:按时间顺序的叙述。
逆时提前:又叫高潮提前,将事件的高潮放到文章的最开头,或者提前叙述。这种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那就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在顺时叙事之前安排一个逆时提前呢?
(学情预测:这里学生能想到的是起到突出和强调等作用,引导学生从新闻的特点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
这是新闻消息的文体决定的。虽然新闻以顺时的叙述为主,但是顺时叙述只用在新闻的主体上;在这之前,新闻最为重要的成分,不但要放在主体之前,而且还要压缩为简短的“导语”,作为标题,放在文章之前。和一般叙事文体相比,新闻的这种结构模式,被一些新闻从业者称为“高潮提前”。在小说中,高潮是在文章后面部分的,而新闻却要提到文章的最前面、最显眼的部分。
4.这则消息的结构仅仅是单一的高潮提前吗?不是的话,那是一种什么结构呢?
(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回答出是两者的结合,但是具体的表述可能没办法做到。)
明确:
这则消息的结构是采用了“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开头三段是“倒金字塔式”结构,即“高潮提前”,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讲:先总述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举行标志着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和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再说江 泽 民庄严宣布香港回归祖国;接着说中外嘉宾的热烈反应和这个庄严时刻的全球直播。从第四段开始转入“金字塔式”结构,即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交接仪式的全过程,介绍
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文中讲述“为了这神圣的一刻,中国人民纷争了一个世纪……”和邓小平生前希望在香港回归时去香港看看的这两段,是消息的“背景”。消息的“背景”,往往是用来补充说明相关内容的。
5.众所周知,新闻语言要求客观严谨,不带有过多的主观感情色彩。但是,作为中华民族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身为中国人的记者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也是难以控制的,下面我们就来品味一下新闻中的这几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1)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
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站在了香港这块国土上。
(学情预测:“从此”“第一次”“ 祖国”“真正主人”“国土”这些词语学生大都能找到,也能体会出这其中的自豪感与归属感。)
明确:这两句话相互照应,“从此”“第一次”“祖国这一块土地”“这块国土”,都强调香港在这一刻发生的变化,从此不再受殖民主义者的奴役,香港同胞和国家元首都感到了成为真正主人的无比自豪,为之扬眉吐气。
(2)23时59分,英国米字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声中徐徐下降。在香港悬挂了150多年的米字旗在50秒钟落下旗杆。
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在紫荆花区旗相伴下冉冉升起。
(学情预测:这里学生可能回答的不是很好,引导学生找到一些形成对比的词语和出现频率多的词语)
明确:这两句话互相对比,作者刻意描写国旗的一降
二、布置作业
预习《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和《再苦也没有苦孩子》,查找生字词,把握主要内容。
附:板书设计
一、特点
篇幅长:重大历史意义事件 过程和细节的重要意义
时间词明确:有新意,历史价值的强调
采用倒叙写法:顺时叙事逆时提前
二、语言品读
1.渲染“国土”的神圣和香港回归的重要意义
2.突出地强调;形成鲜明对比
tag: 香港 中国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