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庭若市。
(3)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其一,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其二,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其三,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
(4)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7第三段
(1)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2)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3)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
因为写了后来,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意对即可)
(4)从文中看,齐威王除“蔽”取得了什么效果?
在内,“虽欲言,无可进者”;对外,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胜于朝廷”)。
(5) 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
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盲之戚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
8自测探究(1)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狡兔三窟 亡羊补牢
(5)邹忌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受此启发,竹园中学的学生想建议李校长开设“校长信箱”,假如你是学生代表,见到李校长后,你将要说的话是: (不超20字
委婉劝说(口头劝说类比、隐喻、婉谏)
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
(6)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7)根据内容完成下联。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下联:
臣民面刺齐王受上赏www.lexue88.com-免费资源站:http://www.lexue88.com
(8) 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什么?
(9)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这句俗语是不是错了?
(10)课文与本文后方框内片段,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
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
(11)你知道扁鹊规劝蔡桓公治病的事吗?邹忌讽谏齐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示例)邹忌讽谏成功,而扁鹊规劝失败。原因: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使人容易接受,而扁鹊规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直言不讳,让其难以接受。
tag: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三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