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五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及练习,
1. 根据文意,艺术欣赏的条件是 、 、 。
2. 根据作者的观点,艺术欣赏实际是一个 的过程。
3. 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说:“利用可以使第三者分明感受得到的形式加以表现”,这个“形式”实际上是指 。
4. 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三项是( )
A. 一切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都很重视欣赏者“再创造”的要求和作用。
B. 绘画是给人看的,可它有时能给欣赏者以听觉的享受。
C.“使他成为无形地在作品中活动的人物”指的是欣赏者一定要化成作品中的对象,才谈得上进行艺术欣赏。
D. 作者善于用拟人和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E. 好的创作素材和好的艺术技巧一样,不一定是艺术作品成功的决定因素。
F. 画家在画面上留下的—角空白,往往比不留空白更具艺术魅力。
G. 这篇文章深入浅出地谈论了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问题。
5. 依据本文的观点,另举一例并阐述你对艺术欣赏的理解。
答:
选文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是与它的社会形态相一致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国度,就决定了它的文化精神重视天人合一与人人相合,礼乐便是这个系统的体现。礼不仅包含宗教仪式,而且包括各种典章制度;乐则是调和礼制内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美善结合,以善统美,这是中国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尽管后来的儒家把善的内容界定为封建仁义道德,反过来又束缚了文艺的发展。这一点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写就的《摩罗诗力说》曾予以全面的批判与审理,但是强调美善一体,审美与文艺必须有特定的社会伦理内容,却是有其合理价值的。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社会国家来说,审美文化如果不能成为国民精神的火花与前导,而只是某种娱乐工具,就会在现实上造成失误。摈弃理性,提倡感性主义只会导向低级的官能主义,如今“过一把瘾就死”,“潇洒走一回”,这些社会话语隐喻了人们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心态,地摊文化便是这种心态的审美幻,严肃文艺的衰颓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也就势所难免了。
传统审美文化提倡美善合一的同时,还提出“反(返)情以和其志”的思想,即提倡将情感升华到高尚的道德境遇。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十分重视用艺术的形象教育使人们确定道德规范,最后在审美与意识中获得人生的快乐。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审美文化的主要职责不在满足人们的宣泄感官的消遣娱乐作用上,而在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感性存在,上升到自由的人生境界。文艺有责任而且完全可以净化人们的灵魂,培养良好的国民素质。当然节情以理,并不是返回封建主义产物上去,这里的“礼”和“志”,其内涵是新型的道德标准。其次,“理”还应该包涵作品本身的内在逻辑。尊重作品本身的辩证法,而不是人为地扭曲作品,使作品成为某种抽象理性与道德的符号。传统审美文化价值的确立首先应该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审视,这一点是基本的原则。
1. 根据文中所述,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曾对什么给予全面的批判与审理?(答案连标点在内不得超过30字)
2. 摈弃理性,只是将文化作为某种娱乐工具,在现实上必然滋生不良现象。请列点问答文中所提到的那些这样的现象。(答案不得超过30字,但序号和标点不计算在30字之列)
3. 根据文中所述,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髓是什么?(连标点在内,答案不得超过20字)
4. 站在今天的高度去审视传统审美文化的价值,本文至少给了我们三点有益的启示,请扼要写出这些启示。(不超过60字)
5. 下面说法不符合本文观点的有哪几项( )
A.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从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上欣赏和评价文艺作品,并且把思想内容方面的要求放在统领的地位。
B.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主张通过艺术形象陶冶人的性情,使人的思想感情逐渐升华到高尚的境界。
C. 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用封建礼乐的要求欣赏评价文艺作品,从而否定了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
D.“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思是说,写诗要用形象描写手法,教育人们达到礼乐所要求的境界,而礼乐是维护古代社会制度,调和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手段。
E. 如果摈弃社会伦理内容,审美文化不能成为国民精神的正确前导、就会造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断裂。
【试题答案】
选文一:艺术欣赏
1. 诱导物 生活经验 想象力
2. 再创造
3. 表演(或:演出)
4. ACD
5. 略(注意分“例子”和“阐述“两项来回答。)
选文二: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
1. 儒家把善的内容界定为封建道德,束缚文艺的发展(原文中“这一点”给答题提供了方便)
2. ① 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心态显露;② 地摊文化的泛起;③ 严肃文化的衰颓。(第1段原文接下去就有阐述)
3. ① 美善结合,以善统美;⑧ 反(返)情以和其志。(要分析一下第2段首句的作用)
4. ① 文艺应该成为国民精神的火花与前导;② 文艺应净化人们的灵魂,培养良好的国民素质;③ 文艺应做到思想内容与艺术技巧的统一。(依据题目的要求,从全文中寻找相关的具有概括性的语句)
5. C、D(C项“否定”之说不合本文观点;D项“兴于诗”三句的意思,原文接下去就有解释:“他十分重视用艺术的形象教育……”,据此可知D项之不符)
上一页 [1] [2]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教案及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