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文言文复习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

11-07 15:04:00   浏览次数:926  栏目:高考文言文复习
标签:高考文言文复习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

  76.属(1)动词,读zhǔ。

  ①连接,连续。如: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

  ②撰写,写作。如:屈平属草稿未定。(《屈原列传》)

  ③通“嘱”,意为“嘱咐”“委托”。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动词,读shǔ。

  ①隶属,属于。如: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②邀请,劝请。如:举酒属客。《前赤壁赋》)

  (3)名词,读shǔ。相当于“等”“辈”“类”,常与“吾”“若”“之”等结合,表人称复数,可译为“我们”“我们这些人”“你们”“你们这些人”“这些人”等。如:

  A.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B.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C.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过秦论》)

  77.数本义是数目、数量。如: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希望让他能增补到侍卫的数目里(做一名卫士)。

  (1)名词,读shù。命运。如成语“劫数难逃”,又如: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2)数量词,读shù。表约数,可译为“几”“若干”。如: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3)动词,读shǔ。

  ①查点(数目),计算(数目)。如: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②列举(罪状),责备,指责。如: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指南录〉后序》)

  附虚词用法:

  副词,读shùo。表经常或多次,可译为“屡次”等。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数目:多次用眼示意。)

  78.率本义是捕鸟的网,假借为其它用法。用作动词,意为“率领”“带领”。如: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过秦论》)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

  (1)表总括,可译为“全”“都”等。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过秦论》)

  (2)表估计,可译为“大概”。如:大率用根者。(《采草药》,大率:大概,一般。)

  79.说本义是说明、解释。

  (1)动词

  ①读shuō,意为“陈述”“诉说”“解释”。如: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②读shuì,意为“劝说”“说服”。如:

  A.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

  B.亮见权于柴桑,说孙权曰……(《赤壁之战》)

  (2)名词,读shuō。

  ①说法,主张,言论。如:是说也,人常疑之。(《石钟山记》)

  ②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如:《师说》

  (3)通“悦”,形容词,意为“高兴”“愉快”“欢喜”如:

  A.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后再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

  80.私本义是私人的、自己的,形容词。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赤壁之战》)

  还用作动词,意为“偏爱”“偏向”“护私”。如: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B.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附虚词用法:

  副词,表暗中进行,可译为“私下”“私自”“偷偷地”。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鸿门宴》)

  81.素本义是(没有染色的)绸子,名词。如:十三能织素。(《孔雀东南飞》)

  附虚词用法:

  副词,表原有的情况或时间上前后一贯,可译为“本来”“向来”“平时”等。如: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廉颇蔺相如列传》)

  B.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

  82.汤本义是热水、沸水,名词。如成语“赴汤蹈火”,又如;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投入沸水中烹煮。)

  (1)其它名词义项有:

  ①汤药,即“中药汤剂”。如:臣侍汤药,未尝废止。(《陈情表》)

  ②专有名词,指商代第一个君子。如: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屈原列传》)

  (2)双音词“汤汤”:读shāng,形容词,指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岳阳楼记》)

  83.涕本义是眼泪。如:不见覆关,泣涕涟涟。(《诗经•卫风•氓》)

  (1)名词。鼻涕。如:初闻涕泪满衣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动词,意为“哭泣”。如:儿涕而去。(《促织》)

  84.徒本义是步行。用作名词:

  (1)意为“同一类的人”,常与“之”连用,构成“之徒”,可译为“这些人”。如: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意为“被罚服劳役的人”。如:陈涉……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

  (1)表没有效果,可译为“空”“白白地”等。如成语“徒劳无益”,又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表限止,可译为“只”“仅仅”“只不过”等。如: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廉颇蔺相如列传》

  85.亡本义是逃跑。如:亡去无义。(《鸿门宴》)

  用作动词。

  (1)逃难,避难。如: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丢失,失去。如成语“亡羊补牢”,又如: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六国论》)

  (3)死亡,灭亡。如:

  A.今刘表新亡。(《赤壁之战》)

  B.是故燕虽小而后亡。(《六国论》)

  附虚词用法:

  副词,同“无”,可译为“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86.王本义指帝王,读wáng,有时指诸后国的君主。如:君王为人不忍。(《鸿门宴》)

  用作动词,读wàng,意为“称王”“统一天下”。如:

  A.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B.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庄暴见孟子》)

  87.望本义是逃亡在外盼归。

  (1)动词

  ①盼望,期望。如:

  A.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B.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赤壁之战》)

  ②远望。如:吏望见瑜船。(《赤壁之战》)

  (2)名词

  ①名望,声望,威望。如成语“德高望重”。又如: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德隆望尊:道德高名望大。)

  ②念头,愿望。如:……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3)指月满盈时,即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小月十五,大月十六),下一日则称为“既望”。如: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热墓碑记》)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

  88.恶本义是罪恶,与“善”相对。

  (1)形容词,意为“坏”“不好”。如:娇儿恶卧踏里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恶卧:睡相不好。)

  (2)动词,读wù,意为“讨厌”“憎恶”。如: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赤壁之战》)——刘表嫉妒他(刘备)的才能,因而不重用他。

  附虚词用法:读wù。

  (1)疑问代词,比表询问,可译为“什么”“哪里”等。如:学恶乎始,恶乎终。(《劝学》)

  (2)疑问副词,表反诘,可译为“怎么”。如:

  A.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B.彼恶知之?(《孟子•梁惠王上》)——他们怎么知道呢?

  89.微本义是隐蔽行走。用作形容词:

  (1)小,细小,(名位)低下。如:

  A.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赤壁之战》)

  B.“微波入焉”“微风鼓浪”。(《石钟山记》)

  (2)精妙,含蓄。如:其辞微。(《屈原列传》)

  (3)模糊,隐约。如:烟波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说是)波涛渺茫,烟云缭绕,实在难以找到。

  附虚词用法:

  副词。有两种情况:

  (1)表程度轻或动作行为的隐秘,可译为“稍微”“略微”“暗中”“”悄悄地“等。如:

  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微颔之:稍微点了点头。)

  B.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微察:偷偷地观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相关文章

tag: 高中  , 高考文言文复习,高考文言文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文言文复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