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表否定,可译为“不”“只”“没有”等,有时表否定假设,可译为“要不是”“如果没有”等。如:
A.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不只是赵国,其它诸侯的子孙封侯的还有存在的吗?www.lexue88.com(www.lexue88.com)
B.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微夫人:如果没有那人。)
90.悉本义是详尽。主要用作虚词。
附虚词用法:
副词,表范围,可译为“全”“都”等。如:
A.赵王悉召群臣议。《廉颇蔺相如列传》)
B.毁其盆,悉埋于地。(《病梅馆记》)C.……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91.相本义是审察、观察、仔细看,读xiàng,动词。如成语“相机行事”。
(1)动词,帮助,辅助。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2)名词。
①相貌,命相。如: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
②宰相,丞相。如: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附虚词用法:
读xiāng,副词,有两种情况:
(1)表彼此相互对待的行为,可译为“互相”。如:
A.“相见常日稀”“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孔雀东南飞》)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2)表动作双方偏指一方,有指称作用,可视情况译为“你(们)”“我(们)”“他(们)”“它(们)”等。如: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相遣归:打发我。)
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相许:答应你。)
92.谢本义是推辞。用作动词:
(1)谢绝,辞别。如:
A.阿母谢媒人。(《孔雀东南飞》)
B.张良入谢。(《鸿门宴》,入谢:进去告辞。)
(2)请罪,道歉。如: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谢项王:向项王请罪。)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辞谢:致辞道歉。)
(3)告诉,劝告。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多谢:多多劝告,再三劝告。)
(4)感谢。如:则与斗卮酒,哙拜谢。(《鸿门宴》)
(5)衰亡,凋零。如“新陈代谢”
93.信本义是话语真实。
(1)形容词。意为“诚实”“忠诚”“守信”。如:
A.信臣精卒。(《过秦论》)
B.皆明智而忠信。(《过秦论》)
(2)动词。意为“相信”。如:
A.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
B.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屈原列传》,这里“信”可进一步引申为“亲近”“宠爱”之意。)
附虚词用法:
用作副词。
(1)表随便,可译为“随意”“随便”。如: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
(2)表确凿,可译为“实在”“确实”“的确”等。如:烟波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94.兴本义是共同把一件东西举起来。用作动词:
(1)兴起,发生。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2)发动。如成语“兴师动众”。又如:怀王大怒,大兴师伐秦。(《屈原列传》)
(3)兴办,创办,复兴,振兴。如成语“百废待兴”。又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一说“兴”为形容词,意为“兴旺”“兴盛”,在此活用为使动词。)
95.行本义是道路,读háng。
(1)动词。读xíng。
①运行。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②行走。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③行动,执行,奉行。如成语“行之有效”,又如:
A.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战》)
B.余嘉其能行古道。(《师说》,行古道:奉行古人求师之道。)
(2)名词
①读xíng,意为“品行”“品德”。如: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B.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②读xíng,一种古诗体,属歌行杂体。如:《琵琶行》
③读háng,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如:(陈涉)蹑足行伍之间。(《过秦论》)
附虚词用法:
副词,读xíng,可译为“将要”“即将”。如成语“行将就木”。又如: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行休:即将完结。)
96.幸本义是幸运。
(1)动词
①宠爱,宠信。如: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特指皇帝到某处,可译为“驾临”“来到”。如: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③庆幸。如成语“幸灾乐祸”。
附虚词用法:
副词,有两种情况:
(1)表情态,可译为“侥幸”“幸亏”“幸好”。如:
A.……则幸得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B.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2)表尊敬,相当于“希望”,有时不必译出。如:
A.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列传》,冀幸:希望。)
B.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不译。)
97.修本义是修饰。
(1)动词
①修理,制造。如:修守战之具。(《过秦论》)
②表示。如: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修敬:表示尊敬。)
(2)形容词
①好,美好。如: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好修:爱美,此喻修身养性。)
②长,高。如: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98.徐本义是慢步。
用作形容词,意为“缓慢”“慢慢地”。如:
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前赤壁赋》)
B.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99.许本义是答应,应允。如: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它动词含义:
(1)赞同,赞许。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相信。如: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3)期望,期许。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想成为镇守边塞的将领已成了空子期许,因为从镜中我看到了自己衰老的双鬓已经斑白了。
100.阳本义是阳光。
名词,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如: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101.要本义是身体的中部,后写作“腰”。
(1)动词,读yāo。
①要挟,威胁。如:
②同“邀”,意为“邀请”。如: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
③约定。如: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2)形容词,读yào,意为“险要”。如: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102.宜本义是合适、适宜,形容词。如成语“因地制宜”,又如: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用作能愿动词,意为“应该”“应当”。如: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103.遗本义是遗失,丢掉。如成语“路不拾遗”,又如: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其它动词含义:
(1)遗留,留下。如:
A.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石钟山记》)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2)读wèi,意为“送”“送给”“赠送”。如:
A.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B.留待作遗施。(《孔雀东南飞》)
104.贻动词,意为“遗留”“赠送”“送给”。如成语“贻害无穷”“贻笑大方”,又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105.易本义是蜥蜴。假借为其它用法和含义:
(1)动词
①换,交换。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变,改变。如成语“移风易俗”,又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2)形容词,意为“容易”“轻易”。如:
A.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
,高中教材文言实词例析tag: 高中 , 高考文言文复习,高考文言文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文言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