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一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人教版必修一《一段最古的长城》教案,
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找出对比内容,理解主旨。
这一环节的处理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
3.胡服骑射。
(1)什么是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二下四年进行军事改革,把原来汉民族的上“衣”下“裳”(“裳”类似裙子)改变为胡服,即上“衣”下“裤”,腰间束带,戴冠着靴。以前汉民族作战都用兵车,排列成整齐的队伍,然后交战,这种作战方法在平原地区能发挥作用,但在北方山地同骑马善射的游牧民族作战,就会因笨拙而一筹莫展。因此赵武灵王要求男子都得穿裤子以便练习骑马射箭。
这个问题可以从书下的注释找到答案,教师要做必要的补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推行“胡服骑射”在当时的重要意义。
(2)赵武灵王为什么要实行胡服骑射?这一功绩为什么比修长城大得多呢?
这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举措。
在当时推行这一政策,是在与传统的顽固思想作战,因此赵武灵王可以使措施得以推行,确实是大功一件。
这一题目的设置旨在让学生深入思考文中潜在内容。对于这一个题可以引导学生从第十二自然段中寻找答案。
设计活动:赵武灵王觉得要使国家强大,就得进行改革。他看到胡人的服装非常灵活,于是想先改革服制,但这一提议刚一提出,就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于是他决定从自身做起,第二天上朝时,他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了……
请设想此时大殿上的群臣的表现及赵武灵王的应对。
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经过。
有一天,赵武灵王对他的臣子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古国名),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古部落名)。我们要不发奋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了。要发奋图强,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短衣窄袖,脚上穿皮靴,灵活得多。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们看怎么样?”楼缓听了很赞成,说:“咱们仿照胡人的穿着,也能学习他们打仗的本领了,是不是?”赵武灵王说:“对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或者用马拉车,但是不会骑马打仗。我打算学胡人的穿着,就是要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这个议论一传开去,就有不少大臣反对。赵武灵王又跟另一个大臣肥义商量:“我想用胡服骑射来改革咱们国家的风俗,可是大家反对,怎么办。” 肥义说:“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讥笑?”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说:“我看讥笑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首先穿着胡人的服装出来。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穿着,都吓了一跳。赵武灵王把改胡服的事向大家讲了,可是大臣们总觉得这件事太丢脸,不愿这样办。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头脑十分顽固。他听到赵武灵王要改服装,就干脆装病不上朝。赵武灵王下了决心,非实行改革不可。他知道要推行这个新办法,首先要打通他那老叔叔的思想,就亲自上门找公子成,跟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公子成终于被说服了。赵武灵王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大臣们一见公子成也穿起胡服来了,没有话说,只好跟着改了。赵武灵王看到条件成熟,就正式下了一道改革服装的命令。过了没有多少日子,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了。有的人开头觉得有点不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实在方便得多。赵武灵王接着又号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临近的中山,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还扩大了好多土地。
这一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挑战旧制度的不易,进一步领悟主旨。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同时这一问题的设置可以使本文的主旨所以升华。
恰当的补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
培养学生仔细揣摩文章关键文句的能力。
(3)赵武灵王推行的修筑长城和胡服骑射两个措施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保家卫国;胡服骑射是为了吸取他人之长,富国强兵。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的国家强盛,而且这两个举措都是在前人没有推行过的前提下进行了,体现了赵武灵王的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才是作者的目的所在。
三、主旨延伸
1.写古的目的是为了论今,就赵武灵王的功绩来说,对今天的人们有什么启示呢?
赵武灵王是一位具有开创精神是君王,他不墨守成规,锐意进取、勇于改革,敢于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受到阻力后,仍然能迎难而上,取得成功,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这种精神。只有这样,历史才会进步。
主旨的延伸将知识由课堂拉回到现实,将课内外的内容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阅读下面一段新闻,谈谈自己的看法。
微软公司目前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司法部门和市场上强大的竞争对手,还有来自内部的人才流失。在过去18个月,多名重量级人物相继离开,包括科技主管南茜·迈福德及领导“发展视窗95”的西尔弗伯格。他们离职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点,即感到微软已失去活力。
微软公司之所以难以笼络住人才,就是因为它已失去了活力,如果想有所突破,就应该创新。
这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后提出见解。答案不用固定,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即可。
3.设计活动。
“龟兔赛跑”的故事家喻户晓,自大的兔子因为睡了一觉,输了这场比赛。故事借此讽刺了那些自高自大、目中无人的人。
请将故事重新创编,赋予它新的含义。
提示:可以加入现代因素,如尽管兔子为了胜利每天都练习跑步,在比赛时没有敢再小看对手,但乌龟借助现代化的工具(如汽车)再次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放飞思想,让学生将传统的故事加以创新,赋予它新意。
四、写作特点小结
1.语言准确、严谨。
(1)比较下面三句话中,如果用括号里的词语代替加点词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火车走出居庸关,经过了一段崎岖的山路以后,自然便在我们面前敞(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原野,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这就是古之所谓塞外。”
“敞”较形象地刻画出视野从窄小的山路中走到广阔无垠的原野上,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突出塞外高原空旷辽远的特点。而“打”不能突出塞外高原一望无垠的特点。
②“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拉)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放)在黄河岸上,沐(晒)着阳光。”
“拖”、“躺”、“沐”三个词用拟人的手法突出阴山下的原野祥和宁静的特点,括号内的词较生硬,与描写手法不相吻合,与“安闲”等词搭配不当,不能形象地写出景色的优美。
③从居庸关到呼和浩特大约有一千多里的路程,火车都在这个广阔的高原上奔(行)驰。
“奔驰”比“行驰”更能准确地表示出火车行驶的快速及气势。
此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严谨的态度。
(2)指出下列各句出自何处。
①“少草木,多大沙。”
②“草木茂盛,多禽兽。”
③“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
④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中间经过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为止。
第①②③句均出自《汉书·匈奴传》,第④句出自《史记·匈奴列传》。
这一题目旨在让学生体会其用语的准确。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出现。
2.夹叙夹议。
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真实地记录了在游览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请依据下面中的内容,写出是作者的所见还是所感。
体会作者夹叙夹议的写法。
五、作业
1.课后练习四。
2.预习《长城远眺》。
附:板书设计
上一页 [1] [2]
,人教版必修一《一段最古的长城》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