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投影;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为背景音乐。师生朗声诵读:
生命的旋律
激昂的乐章
贝多芬
你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因为你
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驱除了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
因为你
演绎了壮烈的悲剧,
激励着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挑战
“英雄的首席”给你
伟大的“仁慈”
担当“命运的磨难”
而又帮助我们
“重新鼓起对生命对人类的信仰”
------ 高一(6)班·师生合著
【教后自评】
南宋学者陈善曾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则是入书法;用得透脱,则是出书法。”读书如此,阅读教学亦如此。“进得去”而又“出得来”,从而真正做到进出随意,收放自如,浑然天成。其实,这本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笔者浅薄,自然是无法达到此境界的。
笔者备课时发现,《名人传》虽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巨人而写,但序文却是缘于贝多芬------何不就以“贝多芬”为文本切入口呢?于是笔者设计了“贝多芬,你是一位( )?”话题并以此贯穿始终。课堂伊始笔者就以一首有关贝多芬的“残诗”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而导入的开始又是解读文本的开始,随着“贝多芬是否是英雄”的辨析又使得学生进一步比照自己的英雄观,从而深化了对“英雄”内涵的认识。可以说,以“话题”牵动文本,并以此整合文本,最后又生成回归文本,是解读本文的一条蹊径。另外,人文精神的弘扬并不能取代对文本语言(词句)的研读,否则,话题的设置也就成了形式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忘记观照字词。
虽然自己总想以一根游动如锁链般的话题“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可是遗憾的地方也不少。首先是研读文本的地方还不够,没能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时间。其次,教师对文本的创新解读,虽放开了手脚,却“主宰”了学生的解读,即学生的理解与教师主导的话题产生了冲突,而如何化冲突为共鸣呢?这的确是个难题!另外,师生对话最忌讳的是一股脑地灌给学生,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提升,去解决自然生成的新问题,从而真正做到从学生内在需求出发,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来进行阅读教学,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tag: , 高一册语文教案,高一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一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