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求】
1.理清文章脉络,探究多角度写景状物技巧。
2.学习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 鉴赏诗化语言及精妙意境,领悟作者独特感受。
【学习重难点】
【学时安排】
2学时
第一学时:1. 整体感知课文,疏理文章思路;2.探讨研究文章第一部分,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二学时:1.探讨研究文章第二部分,领悟本文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2.品味清新、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散文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理解作者对安静、独立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扫清阅读的文字障碍;
2.查资料(课本、辅导用书、网络资源),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
3.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脉。
(二)尝试练习
1.注音及填词
眉黛(dài)宁mì(谧) 一幢(zhuàng ) 缥miǎo(缈) 花蕊(ruǐ) 阡陌(qiān mò)
山脊(jí) 逊色(xùn ) 休憩(qì ) 翘起(qiào) 玲珑(líng lóng) 芍药(sháo)
翘首以待(qiào) 灯影幢幢(chuáng) 游目chěng(骋)怀 姿态(zi) piān(翩)然
2.解释
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空中楼阁:悬在半空中的阁楼。1.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不合实际的计划。2.也指人高明通达。
俯仰天地: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3.填空
⑴本文作者李乐薇,中国台湾当代散文家。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含蓄。代表作《 我的空中楼阁 》。
⑵文中化用了许多古诗句,使得文章语言优美。譬如“雾失楼台”化用了北宋(朝代)秦观(人名)的作品《踏莎行·雾失楼台》,“游目骋怀”化用了晋(朝代)王羲之(人名)的作品《 兰亭集序 》。
二、课堂探究
(一)问题探究
1.整体感知课文,疏理文章思路。
(1)作者的小屋仅仅是一间山间小屋而已!它处于山上,交通不便,没有豪华的气派,用现在的眼光看,就是一间陋室!在作者的眼里小屋美吗?作者喜欢她的小屋吗?
提示:美 喜欢
(2)为了写小屋的美,作者选取了小屋周围的哪些景物呢?
依次写了:山、树、花园(含花)、云霞、空气、光线、山路、小屋的夜景。
(3)作者在描写这些景物时,观察立足点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立足于屋外看小屋(1~8自然段)。 二、立足于屋内看世界(9~18自然段)。
(4)据此看来,全文一共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一、立足于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二、立足于小屋,看周围环境和小屋的关系。
2.研讨第一部分,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1~3自然段)作者站在哪里看山和小屋?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小屋与山的关系怎样?
站在“山外”。通过写山来描绘小屋。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这个比喻使读者想象驰骋。山像女子用黛粉描的柳叶眉,小屋是女子眉梢的美人痣,那么整个大自然该是女子的美丽面庞了。这一精美的比喻赋予山屋以少女的灵秀,饱含着作者爱屋,爱山而及整个大自然的迷恋之情。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大雁,是单调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排比、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叫博喻,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所以“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小屋与山的关系(答案:4自然段)屋点缀山:点破寂寞 增加风景
(2)(5~7自然段)作者站在哪里看小屋和树的?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 用了什么手法?
站在“山上”。通过写树来描绘小屋。
——“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比喻、拟人。 清健、挺拔写出了树的阳刚之气,而苗条、婀娜则写出了树的多姿的阴柔之气。在这里,树的多姿多态,树的精神和活力,使小屋有灵气,把小屋写活了。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6自然段)——对比。在这里,树与小屋进行对比,相互点缀,动静结合,把树与小屋的那一种和谐关系写的淋漓尽致。
——“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阴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7自然段)——拟人。这是一幅近景的特写镜头:小屋在树阴的掩映下,时隐时现,有时象个害羞的小姑娘,显得含蓄而又委婉;大树仿佛是一位护花使者,一位美髯大汉,在守护着她。有时又象个穿着一身礼服的绅士,风度翩翩。写出了小屋的神韵。
(3)第8自然段中,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作者看到了什么?又是怎样描绘小屋的呢?
树与小屋是什么关系呢?
站在“山下”仰视(还可从小屋“出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看出来)。首先看到是小屋前面的树;然后是一些“线条”、一角“屋檐”、一排“屋瓦”、一片“蓝墙”、一片“白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作者善于捕捉色彩,并且看的很仔细,很明显,小屋在这个角度很显眼,很亮丽、清晰。哪儿是墙,哪儿是窗都看得很清楚。
——比喻:这是一幅远景特写镜头:作者把山间小屋喻为“鸟”和“蝶”确属前人未言之语,新颖独特。
在这里,小屋“活泼翘起的屋檐”动感极强,犹如展翅高飞的鸟儿,而屋瓦上的图案,兰色的墙,白色的窗,则又很容易让人想起翩翩起物的蝶儿。加上在大树掩映下若隐若现,就象栖息在树枝一样。说小屋象鸟,象蝶,写出了小屋凌空而起、翩然若舞的形;而轻灵自由则写出了小屋的神。
树与小屋的关系(参看:4自然段)树点缀屋
(4)讨论:作者作者笔下的“山——小屋——树”可以说达到了“完美自然、和谐统一”,作者这样刻意地描写它们的“和谐统一”,目的何在?
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作者反复写三者的关系,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另一方面表达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思想。
(二)课堂检测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小屋的出现, 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 !
③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 ,凌空而起,姿态翩然。
④本质上,它是一幢小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 而自由!
A.点缀 空中桥梁 若隐若现 轻快 B.点破 空中楼阁 若明若暗 轻灵
C.点破 空中走廊 若隐若现 轻灵 D.点缀 空中走廊 若明若暗 轻快
2.阅读语段后答题。
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②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③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④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⑤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⑥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教学设计21tag: 教学 , 高一册语文教案,高一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一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