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花之既谢 ( )
推导提示:“谢”的本义是“道歉,谢罪”。道歉当然就是要把道歉的话“告诉”别人。进一步引申出“辞,谢绝”。由此再引申出“辞别”,花辞别枝头即“凋谢”。
2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 )——( )( )——( )
(3)张良出,要项伯。 ( )——( )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 )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 )
(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 )——( )
(7)置之坐上。 ( )——( )
3 、文言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判断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
点津:A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者,……也”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者也)
栗者,民之所种。(……者,……) 虢,虞之表也。(……,……也)
忠义者圣贤家法。(……者……) 刘备天下枭雄。(……)
B被动句: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a、 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孝景七年,栗太子废,窦婴力争不能得。
(1)此天子气也。
(2)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4)珍宝尽有之。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欲呼张良与俱去。
(7)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8)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0)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11)此亡秦之续耳。
(12)亚父者,范增也。
,《鸿门宴》导学案4tag: 鸿门宴 , 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中语文必修三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