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堂检测:
1).辨析下列虚词词义
2).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A.声音 B.宣扬 C.名誉 D.宣称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A.握(用手按) B.按照 C.查究 D.压抑
众不能堪,抶而扑之
A.忍受 B.能够 C.可以 D.抵抗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A.出发、派遣 B.产生 C.发放 D.拿出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B.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译: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齐喊叫着追赶他。
B.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译:就是现在一起埋葬在墓中的这五个人。
C.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砍下的头放在城墙上,没有改变一点颜色。
D.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译:买下五人的头并用木匣装起来,最终和尸体合到了一起。
答案:1).而:表示前后词语的并列关系,连词;表示前后词的因果或承接关系,连词;表示前后词语的修饰和被修饰关系,连词;表示前后词语的转折关系,连词。
也: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用于句末,表示判断关系;用于句中,表示语气的停顿;用于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2).B、C、A、D 3).B 4).C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5-7自然段的重点实词、虚词;
2、了解5-7段大意,掌握重点句子翻译。
切块一、自主学习第五段。
实词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亦指搢绅,指一般做官的人。古代大臣把笏(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来记事备忘,也叫”手板”)插在腰带里,所以称做官的人为”缙绅” 。缙,插;绅,带。易,变。
2 、四海之大:四海,中国。之,指示代词,这么。
3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指民间。古时编制户口,五家为”伍” 。
4 、素不闻诗书之训:《诗经》《书经》,这里泛指《经书》 。
5 、蹈死不顾:踏上死地,冒着生命危险。顾,回头。
6 、且矫诏纷出:只(魏忠贤)假托的皇帝的命令
7、不敢复有株治:牵连治罪。株,牵连,株连
8、大阉亦逡巡畏义:有顾虑而徘徊或退却。→犹疑不决。
9、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篡夺帝位的阴谋。猝,立即。发,发动
10、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上吊自杀。 虚词
1、素不闻诗书之训:向来。
2、亦曷故哉:通“何”。
3、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最终。
4、非常之谋:不同一般的。
翻译重点句子: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切块二、合作探究,问题探讨。
请同学们归纳文中的对比内容,用了几组对比?对比的双方是谁?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
明确:三组对比。第五段中把“大阉之乱”时“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之少与“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五人作对比,突出了五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第六段中把“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有重于社稷”的五人作对比,突出五人之死的重大意义;第六段中把假设“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突出五人所产生的巨大影
对 比
意 义
五人“激于义而死”
富贵之子、慷慨得志
之徒“淹没不足道”
光明磊落
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缙绅“易其志”
不畏强暴
五人“有重于社稷”
高爵显位“辱人贱行”
死之意义重大
五人“尽其天年”(假设)
豪杰“扼腕发悲”
(现实)
容于身后的显耀
[小结]作者站在反对阉党,支持群众抗暴斗争的政治立场上,通过这三组对比,热情讴歌了五位平民“激于义而死”的可贵精神,也批判了官僚士大夫中不能仗义斗争,甚至甘心依附阉党的那些人,显示了轻重大不相同的两种生死价值。
切块三、自主学习第六段。
实词
1、则今之高爵显位:爵位显赫的高官。
2、 一旦抵罪:抵尝。犯罪应受惩治时。
3、 而又有剪发杜门:闭门不出。杜,闭,塞。杜绝
4、视五人之死:比较。
5、 忠义暴于朝廷:显露。
6、赠谥美显:追赠的谥号。
7、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修建一座大坟。(增修)
8、 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指头颅。户,门户。 牖,窗子
9、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用作动词,像对待奴隶那样。
10、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容词用作动词,阐明。
1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平民,这里指五人。
虚词
1、 或脱身以逃:有的人。
2、轻重固何如哉:到底。
3、是以蓼洲周公:因此。
4、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凡是。
5、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
6、令五人者保其首领:假使。
7、安能屈豪杰之流:怎么。
8、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重点句子翻译:
1、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
因此周公蓼洲,忠义显露在朝廷,赠赐的官爵溢号美好而光荣,在死后(非常)荣耀;
2、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一死),关系国家(兴亡非常)重大啊。
切块三、合作探究:总结全文内容
1.找出课文的主旨句:“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2.五人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义”。这也是全篇的纲领,全文除了结尾一段补叙贤士大夫的姓名。(第7自然段)以外,其余1--6自然段都是扣紧“义”字展开的。
3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五人墓碑记》学案5(教师版)tag: 教师 , 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中语文必修三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