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学案5(教师版)

《五人墓碑记》学案5(教师版)

11-07 15:05:58   浏览次数:713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三
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五人墓碑记》学案5(教师版),

高一语文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课题:《五人墓碑记》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知识,学习古汉语,熟读课文并背诵五六两节;

2.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如:声 发 易 顾 加 遇 明

3.辨清课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

4.整理“之、其、而、则、或、即、既”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知识,学习古汉语,诵读翻译。

2理解并掌握课文言实词,如:声 发 易 顾 加 遇 记 

文本预习

一、 作者简介: 

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末文学家。崇祯初年,他组织“复社”,以继承东林(顾宪成、高攀龙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讽议朝政,阉党称他们为“东林党”,被残酷镇压)传统自居,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议论朝政,影响很大。张溥是知识分子中进步阶层的代表,他所领导的“复社”活动,在当时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二、时代背景: 

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此时,魏阉党羽遍布天下,异己排斥殆尽。明神宗(万历帝)时,统治者又向各地派出大批“税监”加征税赋。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多次进行抗暴斗争。本文所写,就是其中一次。 

三、解题: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同情周起元而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苏州丝绸工业不堪剥削而罢工。魏阉死党、巡抚毛一鹭把“煽动”罢工的罪名强加于周顺昌。天启七年,魏阉用圣旨逮捕了周顺昌,并趁机勒索,激起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不到一年,魏阉被明思宗贬往凤阳看陵,走在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于虎丘山塘的魏生祠──普惠祠内,并立了墓碑。 

四、碑记:

碑记,又称碑志,记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其功德,刻在墓碑上。

碑文和碑记都是为纪念死者、刻在墓碑上的一种文体。碑文刻在墓碑的正面,一般有序文,有铭词。碑记刻在墓碑的背面,多有序而无铭。本文是一篇碑记。它属于古代文体中的杂体,叙述死者生平事迹,抒发作者哀悼之情,表达某种思想和感受,故往往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五、朗读课文。

1.给生字注音

阉      旌      湮      皦       缇     抶     溷     傫     詈      逡     冏    

2.区别下面各组字的形音义,先注音后组词。 

  皎(   )_____ 缴(   )______ 檄(   )______ 徼(   )_______ 缇(    )_______

佯(   )______ 堤(    )______ 徉(    )________ 噪(    )_______ 

谥(    )_______燥(    )______ 隘(    )_______ 躁(     )_______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1-2自然段的重点实词、虚词; 

2、了解1-2段大意,掌握重点句子翻译。

切块一:自主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诵读第1段。 

(二)、学生提出难词难句,讨论解答。

实词

  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当路)居于要地,   比喻执掌政权的人。“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公孙丑下》

  2、 即魏阉废之址以葬之:除,治,整理

     ⑴台阶。登自东除。《二京赋》张衡

     ⑵清除,去掉。诛乱除害。《史记》

     ⑶拜官,任命,授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指南路〉后序》

     ⑷整治,治理。

     祠:祠堂。封建制度下同姓族人供奉祖宗或生前有功德的人的房屋。

  3、以其所为:表扬。/古时一种用五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虚词

1、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助词,提示、领起作用。当,适值,正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2、激于义死焉者也:兼词,相当于“于是”。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无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五(个)人,(是)周公蓼洲被(阉党)逮捕时,为正义所激奋而死于这件事的。

切块二、合作探究,再次阅读第一段,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课文题目为“五人墓碑记”即为五人所作的碑记。本文既为碑记,自然要写五人为怎样的人,如何去写呢?一般的碑文写作,应该先介绍他们的姓名、籍贯、世系、行事等,但本文却行文独特,另辟蹊径。只用“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一句话,对“五人”作了判断性说明。作者为何如此行文?本句又有何特点?

明确:本句用“者”提顿,用“也”煞句,“者”“也”照应,是古汉语中判断句中的典型结构。一开篇就为五人为什么而死作出判断,说明五人之死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当周顺昌之“被逮”的时候,“激于义而死”的。这里已包含着对五人的颂扬,突出了一个“义”字,为后文议论张本。同时点明“为义而死”应颂扬,那些“不义而生,不义而死”的人又怎么样呢?对于这些,作者暂还没有发表议论,然而讽刺的锋芒,也已经从对五人的颂扬中显露出来了。

另外,“义”是五人精神的核心,也是全篇的纲领。下文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是紧扣“义”字展开的。文章所叙五人抗暴献身的事迹是义举,所议的自然是义举的重大意义,抒发的也正是对义举的崇敬之情。因而,这样开篇,还可起到开门见山,提纲絜领的作用。

切块三、自主学习:对照注释,翻译第二段,并掌握第二段重点字词

实词

1、今之墓而焉:去,距离。墓,名词用作动词,修墓。

去:⑴离开。阳虎齐走赵。《韩非子》

           (引)过去的。年下扬州。李白《江夏行》

     ⑵ 除掉,去掉。除残秽。

     ⑶ 距,距离。

     ⑷到,往。休倚危栏。辛弃疾《摸鱼儿》              

2、其为时止十一月耳:通假字,通“又”。

3、慷慨得志之徒:(做事合乎心愿,顺利)官运亨通。

4、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原指乡野,此处指民间。

5、独五人之曒曒:同“皎皎”,光明貌。

虚词

1、 五人之死:发语词。

2、葬焉:承接连词。

3、富贵之:一般的,那些。此句中的子与下句中的“徒”均指一类人。像“郯子之徒”。

4、亦众矣:程度副词,太。

5、况草野之无闻者:语气词,较“乎、哉”为弱。

6、五人之曒曒:副词,只有,唯独。

重点句子翻译:

夫无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

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在这里,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

切块四、合作探究:研讨第二段

文章第二段一开始作者就明确地列出一组对比。请说出对比的内容,并讨论这样写的意义和作用。

[1] [2] [3] [4]  下一页

,《五人墓碑记》学案5(教师版)
《《五人墓碑记》学案5(教师版)》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