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493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三
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

    「注」①高第:官吏考核中的高等。 ②茂才:即秀才。 ③太祖:曹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兵胁涣 兵:兵器。

    B.布初与刘备和亲 和亲:和睦亲近。

    C.夫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 卒:最终。

    D.恕思而后行 恕思: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

    2.本文下列句子,全为被动句的一组是( )

    ①后辟公府 ②举高第 ③举涣茂才 ④为袁术所命 ⑤后离隙 ⑥布诛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3.文中“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语,应当是( )

    A.既然……那么…… B.因为……所以……

    C.只要……就…… D.如果……那么……

    4.对文中“涣常正议,术不能抗,然敬之不敢不礼也”一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袁涣只是正气凛然地论述自己的主张,袁术辩驳不过,然而仍然尊敬他,不敢有不礼貌的表现。

    B.袁涣总是从正面规劝,袁术不能反驳,可是因为尊重他,他不敢做不合礼教的事。

    C.袁涣经常义正辞严地批评袁术,袁术理屈词穷,反倒更敬重他,不敢有不礼貌的举动。

    D.袁涣经常坚持自己刚正的主张,袁术不能不听从,但是他也尊重袁术,不敢乱了礼数。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袁涣崇尚道义而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

    ①涣常正议,术不能抗

    ②不为吕布作书辱备

    ③谏太祖训民知义

    ④为政崇教训,恕思而后行

    ⑤不为皦察之行,然时人服其清⑥传备死,涣独不贺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6.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袁涣感含刘备的知遇之恩,分手后遇事亦维护刘备,身在曹营心系故主。

    B.袁涣温和坦诚,重义轻财,不炫世邀名,对曹操屡有劝谏,受到曹操的器重。

    C.袁涣不畏权势,刚正不阿,但又能审时度势,顺变易志,虽三易其主,但都受到了重用。

    D.袁涣虽然通晓军事,但又反对不义战争,劝曹操不可发动师出无名的战争。

参考译文;

    C  A   D   A   C   B

袁涣,陈郡扶乐人。郡守任命袁涣担任功曹之职,后来又举荐给公府,在官吏考核中获得较高的等级。刘备任豫州牧,推荐袁涣为秀才。后来袁涣避难于江淮之间,被袁术所任用。袁术每次向袁涣咨询探问,袁涣总是正气凛然地论述自己的主张,袁术辩驳不过,但是仍然敬重他,不敢不对他以礼相待。不久,吕布在阜陵攻打术法,袁涣随袁术一起迎战,于是又被吕布拘留。吕布当初和刘备和睦亲近,后来有了矛盾。吕布想让袁涣写信去大骂羞辱刘备,袁涣认为不能这样做,吕布再三强迫他,都不答应。吕布大怒,用刀剑来威胁袁涣说:“做这件事就能活,不做这件事就死。”袁涣脸色丝毫没有改变,笑着对吕布说:“我听说只有德行可以用来羞辱别人,没听说用污言秽语来羞辱别人的。假使他本来就是个君子,将不会以将军你的话为耻辱,假如他实在是个小人,将用你的话回复你,那么受辱的是你而不是他。再说我先前侍奉刘将军,就像今天侍奉你一样,假如有一天我离开这里,再来痛骂将军,行吗?”吕布自感惭愧而作罢。吕布被杀,袁涣得以回到太祖身边。袁涣曾对太祖说“武器,是种凶器,万不得已才使用。用高尚的品行来影响他人,用仁义的思想来感化他人,同时安抚那里的百姓,替他们扫除危害。这样,所以百姓才可以和他们同生死。您洞明事理举世罕见,古人用来争得民众的方法,您已经勤勉地实行了;当今官府失去民众的弊政,您也已经引以为戒了,四海之内依靠您得以免于危亡的灾祸,然而百姓还不懂得仁义,希望您教导他们,那么真是天下的福分了。”太祖很欣赏地采纳了他的建议。当时刚刚招募百姓去开垦荒地,百姓都不愿意,纷纷逃离。袁涣对太祖说:“百姓安于入土,不愿轻易迁移,千万不能突然让他们离开故土,顺着他们容易,违背他们困难,应该顺着他们的心意,愿意去垦荒的就让他们去,不愿意去的不可勉强。”太祖采纳了他的意见,百姓非常高兴。(后来),袁涣升任梁相,治理政事崇尚教育引导,本着宽恕的原则思考后再去实行,外表温和而内心果断。因为生病离开官任,百姓想念他。他前后得到的赐物很多,但他都分发给别人,家中没有什么积蓄,始终不问自己的家产,缺什么就从别人那里取用,不愿意做出清白的姿态,但当时的人都钦服他的清廉。当时有传说刘备已死,群臣都拍手庆贺,袁涣因为自己曾经被刘备举荐为吏,独自不表庆贺。

 (二)本文反复运用正反对比手法。

①(第二段)把五人的死同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的死进行比较。对比点:死后的影响。

②(第五段)把五人的表现同缙绅的所作所为比较。对比点:面对暴政的不同态度。

③(第六段)把五人的死同高爵显位抵罪后的丑行比较,对比点:生与死,生不如死和虽死犹生。

④(第六段)作者假设五人的另一种情况,同他们自身比较,使人们觉得五人是死得其所。

讨论本文中显示的生死价值观

 1.找出文中关键句,学生讨论阐发,言之成理既可。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重点句)

     “独五人之曒曒” 

     “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突出五人之曒曒)

“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死后的意义)

   2.生死

     孟子“舍身取义”、“所欲有胜于生”

    荀子:“生则天下歌,死则四海哭。”

     欧阳修“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

    “死生,天地之常理,畏者不可以苟免,贪者不可以苟得也。”

王粲:“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

中国人的生死观有这样两个特点:其一是对生命抱有一种顺应自然的态度;其二是有一种重死轻生的观念。


上一页  [1] [2]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
《《五人墓碑记》复习学案》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