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猜想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
生:一块橡皮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一本本子3.50元。师:是多少钱? 生:3元5角
师:老师看到超市里一种西瓜的单价是1.20元,同样的西瓜水果摊上写的是1.2元,哪儿的单价贵呢?
师:为什么1.2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利用米尺,找等量关系。
看米尺写出:1分米=0.1米,10厘米=0.10米,100毫米=0.100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新知 验证猜想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1、比较0.30与0.3的大小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课件出示百格图,涂30格阴影部分,师: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课件演示:在百格图里去掉10条线,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判断: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星期天小明帮妈妈看店,一位小朋友看重一包标价7.09元的薯片,小明说我学过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就付7.9元吧。若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三、课堂练习
tag: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