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11-07 15:37:14   浏览次数:948  栏目: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标签: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依然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综合应用”这四个领域。请老师们打开教材翻到目录,我们来看一看本学期要教学哪些内容,一共有十一个单元,分别是(读一读)。另外加了四个综合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去植树”、“测定方向”、“游览美丽的海滨”和“你能跳多远”。其中,“我们去植树”是结合上学期学的表内乘除法以及新学的有余数除法的内容安排的;“测定方向”是结合确定位置的内容安排的;“游览美丽的海滨”是结合有关方向、位置和乘法的内容安排的;“你能跳多远”是结合统计的内容安排的。如果给这四个实践活动分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三类:创设场景类型,就是以场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如“我们去植树”、“游览美丽的海滨”;动手操作类型,就是以操作实践为主,如“测定方向”;问题研究类型,这个类型以往从未出现过,是以专题探究为主的,要求比较高,如“你能跳多远”。我今天主要给大家分析一下“数与代数”领域的教材内容。主要有一.有余数的除法、三.认数、五.加法、七.减法、九.乘法,共五个单元。这五个单元的内容其实都与计算有关,而计算是我们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所以本册教材对计算部分的内容虽然只安排了五个,但其实在整册教材内容中所占的篇幅是相当多的,容量还是比较大的,下面我就将这几个单元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介绍如下:
一.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是在上个学期学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有三部分组成:
1.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P1---2)
2.初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同时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P3---4)
3.结合计算解决一些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和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P8---9)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从平均分东西有剩余的情境中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建立"剩下"的表象,再安排充分的操作和观察加深理解。
大家知道有余数与无余数除法的共同特点都是平均分,而平均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全部分完,另一种就是剩下一些不够再平均分,后者便形成了余数概念,就是认识有余数除法所需要的表象。我们来看P1的例题,教材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分铅笔,把10枝铅笔按要求平均分,然后把分的结果记录在一张表格内。可以看到,这次操作实践,既出现刚好分完的情况,也出现了有剩下几枝的情况。接着教材突出了有剩余的情况,举例写出有余数的算式,让学生首次感知余数。然后通过试一试要求学生写出其他的除法算式,再次感知余数。
在教学这道例题时,分以下四个层次完成:一是分一分,可以一开始就进入分铅笔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里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分2枝、3枝、4枝、5枝、6枝,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还剩几枝,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组织这一层次的活动,要注意由扶到放,开始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比如每人分2枝,可以由教师带领小朋友一起分一分,并一起填写好表格,提示学生没有剩余可以用“一横”表示。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分得的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二是说一说,在分一分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得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按有没有剩余进行分类。在反馈表格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有剩余的情况,必须强调“这剩下来的还够不够分一个人?”比如每人分三枝,剩下来1枝,必须追问:这剩下来的1枝还够不够分一个人?通过这样比较,可以初步建立余数比除数小的表象。当一张表格反馈好了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分得的结果进行分类,怎样引导呢?请老师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问法:第一种是这样问的“看了这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第二种是这样的“你发现这些平均分的结果有哪几种情况?”哪种问法比较好一些呢?是第二种。如果是问你发现了什么?范围太大,学生会有很多答案,有的还可能会说“前面两个数相乘再加剩下来的数等于10,也就是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这显然与本节课的内容无关。如果直接问:你发现这些平均分的结果有哪几种情况?那要求就比较明确,指向比较集中,学生马上就可以判断出有两种情况:一种没有剩余,一种有剩余。一下子就引入了有余数除法。三是写一写,引导学生根据其中一次分得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结合实例介绍有余数的除法。四是试一试,让学生把其他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先每人分2枝,说说分的结果
一.分一分
小组合作每人分3、4、5、6枝,生填写表格。
 
反馈分的情况,强调:剩下来的还够不够分一个人?
二.说一说
引导观察:你发现这些平均分的结果有几种情况(分类)
 
先写出以前学的、正好分完的平均分算式,生独立完成。
三.写一写
            再结合实例师介绍有余数的除法,教师进行指导。!
四.试一试 学生尝试把其他几种有剩余的情况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进行感知,包括下面的想想做做第一题,绝对不可以脱离操作让学生凭空想象。单位名称在新授时可以先不做要求,由教师提供给学生,这节课的关键只要让学生认识余数,理解余数是平均分时还多出来不够分的就可以了。
2.安排学生探讨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计算有余数除法关键的一步是求商,表内除法可以根据除数和被除数很快想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但有余数除法要有一个试商的过程,思维难度比表内除法要大。教材是怎样编排的呢?我们来看例题2:教材仍然注意从具体的实例引出有余数的除法,先是出示了一个实际问题“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几盘,还剩几个?”学生很快就能利用前面的已有经验——用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答案。通过分实物求商是一种方法,但不能停留在这种方法上。其实,学生会想到很多种方法。在上个学期,有余数除法我就已经教学了,老师们可能会觉得奇怪,上个学期没有安排有余数除法的内容?是的。那我为什么要提前教学呢?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方便除法竖式的教学。还记得上个学期的除法竖式,步骤是很复杂的,先除后乘再减,学生搞不明白,我用口诀一下子就算出来了,干吗还要乘还要减,觉得没有乘和减的必要性。学生不明白道理,学起来就比较困难。于是我就把有余数的也安排进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对比操作,知道了平均分的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有时会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剩余,所以有必要进行乘和减,学生理解道理以后,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不知在座的老师有没有这种感觉。第二个原因是方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在上学期的教材中,出现了许多这样的练习题,比如38颗糖,每盒装9颗,4盒能装下吗?教材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乘法口诀来思考,先算9乘4等于36,再比较38大于36,所以装不下。但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利用平均分,也就是除法来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方法也是相当不错的,我们不是经常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多样吗。用这种方法就必须牵涉到余数问题,如果没有教学余数,学生思考起来就遇到了障碍,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余数。所以我就在上学期让学生初步接触了余数。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做有余数除法的时候,有很多种求商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得到商,也就是例2图例上提供的方法,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原始的。2.背乘法口诀表,如20除以6,学生会从一六得六开始背,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不行,超过二十了,只能三六十八。3.想一个商再调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调商,如20除以6,直接想四六二十四,超过二十,太大,调小一些,商3。4.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如20除以6,直接想出最多有3个,所以商3。正因为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所以教材在例题后面提出了“你是怎样想到商2的?”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机会。教师要留给学生想和说的空间,尽量引导学生用最后一种方法,但不要强求,因为学生有差异,开始教学的时候达不到这个要求,所以用第二、第三种方法都可以,等到熟练了,可以慢慢地提高要求,增加速度。


www.lexue88.com 在教学这一课时,不要忘了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请老师们看小白菜的话:比较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这里要让学生自己探索、总结,可以结合例题与“试一试”中的题目来进行比较,归纳出“余数总比除数小”的结论。得出结论以后要继续追问:“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让学生联想平均分东西时,最后剩下的都不够再分的表象来进行理解,所以老师们在教学前面的例题1时,要注意渗透,也就是我刚才强调的分完后一定要问一问“剩下来的还够不够分一个人?”其实这就是为“余数比除数小”做表象的渗透。在巩固练习当中可以安排几道具有代表性的改错题让学生分析、纠正,如p5的第三题。平时,我们老师也要做有心人,发现学生的错误情况不要放过,错例是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应及时拿出来进行讲评。

[1] [2] [3] [4] [5] [6]  下一页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相关文章

tag: 数学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