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冯老师的的这节课,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是每位老师的评课
孟老师: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冯老师能够关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从学生兴趣出发,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情境贯穿整个练习,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轻松、愉快并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自主地思考探究,有序地合作交流。教师适时地设疑和点拨,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不断体验的氛围中,充分掌握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拼搭“数学城堡”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学习的快乐。
一、在探究中发现
教学围绕“无疑——有疑——无疑” 的主线循环往复学习。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通过多层次的设问与反问启迪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想象,借助学具动手操作论证,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概括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多方位的观察,多角度的思考层出不穷!
二、在操作中感悟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从个体体验到小组活动,教师的活动组织颇具匠心,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改一改”等活动中自主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形状的理解和感悟。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调控下进行得有条不紊,体现了空间观念建立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赵老师:
冯老师的《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 “课标”精神。于是冯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
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两点想法:
一、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学生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参与其中。尤其是在教学的一开始如果老师创设了一个有趣、生动的情境,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这节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冯老师选择了照相机让学生感到很新奇,把他们的眼球一下子吸引了过来。紧接着,看了一组动物的照片,更加刺激了学生。这时候学生的眼球还会不盯着老师吗?
不光是创设的情境抓住了孩子们好奇、好强、爱动手等心理特点 ,而且冯老师在语言上也很有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口味。例如:在揭示手里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冯老师是这样问的“猜猜我拿的是什么?”再后来在你坐的位置上观察小动物,然后观察小动物就象是玩游戏一样。可以说冯老师很善于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愉悦、主动的情景中掌握了知识,建立了空间观念。更加注意了语言等方面一些细微的地方。而且这些情境也确实有效、可行的。
二、让每一孩子都得到了充分得活动 。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建立抽象的方位知识、识图方法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光靠传授、讲解学生很难建立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教师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传授的方法,而是舍得花时间、空间给学生去观察、去展示、去评析。这样做学生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完整的、生动的、牢固的。
刘老师:
冯老师这节课最主要就是设计了学生喜爱的猜动物及换位游戏。一开始让孩子们充分地观察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为了引导不同方向看到的也不一样,老师进行了“换位置”游戏,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甚至到最后,老师让学生观察电脑上同方向看到的照片,孩子们不得不承认四个方向的小朋友看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
通过展示、交流、评析过程中,终于获得了关于“观察物体方法、方位知识、识图方法“等综合性、整体性的知识。
李老师:
下面我再讲一些自己的意见:这节课中冯老师有一题是四个小朋友从四个方向观察一个水壶,然后把壶的照片和四个小朋友连一连。冯老师让学生观察以后说一说就过去了。我觉得壶的前后面很容易,但要弄清壶的左右面却是比较难的。所以这里我觉得换一种形式更好。可以让孩子用肢体动作来演示给自己组的其他小朋友看,然后再用电脑显示旋转的茶壶,校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高老师:
加入了游戏,还有孩子们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学生通过肢体的表现,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了问题,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看了这个教学片断以后,我想谈谈我对本课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的几点看法:
1、教师注重精心设计学生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积累活动经验。
教师在本课的设计上颇具匠心,他在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综合分析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够接受的难易程度,对部分内容做了一定的调整。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第一部分,出示学生熟悉的环境,即教师所拍摄的小动物的几张照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初步体会到观察一个物体,观察者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第二部分,通过观察茶壶学习新知。第三部分,在观察以学生观察的小动物的照片的基础上,引申到观察小猫玩具。教师用动物照片做铺垫,让学生理解因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与被观察者完全相反,所以出现“面对面,而方向相反”的现象。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最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观察物体的方法是“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连一连”,
本课的设计,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细化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例题“观察茶壶”的教学设计上大胆创新,其实观察茶壶在教材当中是以想想做做的形式出现的,教师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调整教材,因为观察茶壶比观察小猫图简单,所以将本题做为例题进行教学。第一步,每个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仔细观察,目的是对茶壶的一个面留下初步的印象。第二步,先让学生观察四个方向拍到的茶壶的照片,为下面认照片做铺垫。让学生带有目的性即想想你自己拍到的是屏幕上的那一张,在自己座位上给茶壶拍照片,将所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抽象一个平面图形。第三步,各小组四个学生转圈交换位置,观察小动物。让学生分别将小动物的前后左右四个面抽象成平面图形。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即富有趣味性,又能使他们进一步理解到:观察一个物体时,观察者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相同。在本段的教学中安排了四段示范性的活动录相。让学生在观看录相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这样即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从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王老师: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听了冯老师的这节课.
,人教课标版数学二上《观察物体》课后评议会tag: 数学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