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 000克。
3.能根据实情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 000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课前准备:每生一个2分硬币,到永城超市购买一件物品,并调查一些物品的质量数据。教师准备天平和台称各一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汇报交流,收集数据。
让学生汇报上周到“永诚超市”购买物品,及所调查到一些物品的质量数据。(一个鸡蛋40克,一个苹果150克;一袋盐是500克;5个鸭梨是1千克;……)
2、观察数据,发现问题。
同桌或四人一小组互看所带物品的质量数据,发现质量的单位带“克(g)”或“千克(kg)”;比较轻的都用“克(g)”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kg)”作单位……)
3、评价激励,体验成功。(课前活动有效)
4、提出问题,明确方向。(克和千克的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课前活动的成功,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联想猜测,感悟概念(感受1克的质量)
①让学生拿出2分硬币,猜猜看它有多重,再拿到讲台桌的天平来验证是1克重。
②请学生一起来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并让学生说感受。(好轻)
③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约重1克的物品。(试卷、扣子、粉笔头、花生仁……)
师:1克真的是好轻。大自然中象这样轻的物体还有很多呢,你能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
2、动手操作,估量质量(感受几克、几十克和几百克的质量)
互相猜测:让有一千克以内物品的同学拿出物品,让小组其他同学先掂再估然后看质量标注或正确质量。
3、累加物品,感受1千克的质量。
①小组合作,互说自已所带物品跟1千克的关系。(两袋盐1千克;6个苹果约1千克;我带的比1千克还少300克;……)发现1千克=1000克
②让学生展示1千克重的物品,并互相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的质量。
③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购物收集到的信息,通过掂一掂,估一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和千克,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
1、填上合适的单位。(见课本略)
2、填空:
1千克里面有( )个1克。 1千克=( )克+700克
2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
5千克+( )克=5090克 5千克-( )克=4900克
【设计意图】检查学情,及时反馈。
四、拓展应用,活跃思维
1、趣味辨析
①小强写给爷爷的信
爷爷您好:
我已经7岁了,身体特别健康,体重已达40克,每天早晨能吃掉60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杯,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得更多,我们一家三口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②1千克的棉花比1千克的盐轻。
2、发散练习:( )克+( )克=1千克
3、看书质疑:发现不常见的秤,扩展对称的认识。
【设计意图】灵活训练,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五、归纳总结,激励评价
1、学生汇报学习所得。
2、教师评价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激励评价学生,促使学生会学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