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态〗
这是学生进入学校后,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顾自己幼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为了知道学生对于自己成长过程的了解程度,我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学生都说知道自己长大了,个子长高了、体重增加了。从学生的谈话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长大就是身高、体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往往忽略了自己其他方面的变化,对长大的真正含义理解得并不深刻。因此,我通过课前了解到的情况,明确了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课题时,必须抓住“理解长大的含义”这个重点和难点,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唤起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审视自己在身体、知识、特长、理解、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进步,感悟“长大”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过程。
〖教科书分析〗
《我长大了》这一课题的内容以学生的家庭为切入点,借助学生对儿时的物品、成长记录、生活片段等方面的回忆,帮助他们体验自己的成长过程。通过对父母的感激和对家庭的热爱,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教材中展示了孩子成长的照片、小物件,讲述了童年的趣事等,揭示了本课题的学习重点是全面理解长大的含义。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书中的活动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体验感受、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感知长大的含义。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1.请父母提供自己的出生证。
2.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以及成长中难忘的故事。
3.搜集反映自己成长过程的照片及其他资料,提示学生要了解与这件物品有关的故事。
4.家庭生活录像。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
2.把这一课题的教学变成开放性的,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介绍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3.反映动物及人们幸福成长的录像片段。
〖本课题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自己的成长,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珍爱生命、热爱父母、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的能力,并能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长辈的感激,以及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帮助学生理解长大的含义,感悟长大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过程。
〖教学结构〗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结构整体设计
1.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2.情境导入,贴近生活。
3.互动参与,感受成长。
4.课外延伸,热爱家庭。
〖实施过程〗
(一)课前准备,调查搜集
1.布置调查搜集任务。
提前几天将准备工作布置下去,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自己的出生证、出生纪念卡、纪念册,以及反映自己成长的照片、幼时的用品,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向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了解自己的童年趣事。
2.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学生在课前做好个人资料的搜集工作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因此一定要提前布置,并要适当地提醒和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展示照片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搜集照片或其他资料,对自己的成长经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学生准备自己幼年的用品时,教师要提示学生考虑与这件物品有关的故事。
(二)情境导入,贴近生活
1.猜猜他(她)是谁。
教师拿出一位学生婴幼儿时期的照片,请大家猜猜他是谁。(学生七嘴八舌地猜了好多次,都没猜对。)
2.请照片中的这位学生起立。
(学生都很吃惊,有的说:“哇,是你呀!”有的说:“我觉得眼睛有点像。”还有的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今天,都长大了许多,发生了很多变化。
(三)互动参与,感受成长
1.学生分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出生时的情况吗?请你们交流一下。(学生在组内交流)
(学生有的拿出出生证,有的介绍自己出生时的体重,有的拿出纪念册,有的拿出出生时的脚印、手印……讲述自己出生时的情况。)
2.学生体验活动。
请学生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如小衣服、鞋、帽等,自己试着穿一穿,看还能不能穿上。(学生纷纷拿出自己幼年时的用品往身上穿,但怎么也穿不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很好玩。通过这些情景体验,将身体长大了的主题形象化和具体化。)
3.比较和感悟。
师:与小时候相比,哪些方面能说明你长大了?(学生概括为自己身高、体重发生了变化。)
师:但是,你们的成长还远不止身高、体重发生了变化,想一想,还有哪些方面有变化?(可以概括为增长了知识、有了特长、懂事等方面的变化。)
4.交流。
请学生将自己调查到的成长中难忘的事讲给大家听。
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注意不要全是吃饭、穿衣、看病等方面的事例,范围应更广泛一些,只要是促进自己成长的事例就行,从而体会家庭中的亲情。
生:我小时候不太听话,冬天在生炉子的房间里跑,结果不小心被烫伤了。妈妈急得哭着把我送到医院,爸爸跑上跑下为我挂号、看医生。在以后的几次复诊时,爸爸背着我楼上楼下地看病。当有炎症需要打吊瓶时,妈妈担心我的手乱动,影响输液,就把我抱在怀里,双手紧紧地把着我的手,等到我打完吊瓶后,妈妈的手已经麻了。我感谢我的父母!
生:我喜欢英语,妈妈就为我报了一个英语班。开始时,我学习得很认真,可学着学着,我就觉得很枯燥,就想打退堂鼓。妈妈没有责骂我,而是耐心地告诉我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与我一起制定了学习计划,并教给我一些学习的方法。妈妈还与英语老师进行了沟通,请老师教给我一些方法,并不时地在课堂上鼓励我,使我又对英语学习充满了信心。我真感谢我的妈妈!我长大了,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并且知道了学习要讲究方法,要持之以恒。
生:过完年,我手里有一些压岁钱,因此经常去买零食和小玩具,上课不专心听讲。妈妈从同学那儿知道这件事后,让我记家中一个星期的生活费支出账,并注意观察晚餐中父母的饭菜与我的饭菜的区别。妈妈虽然没有责怪我,但我看到父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处处为我着想,我觉得自己错了。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乱花钱了,而且还和父母吃一样的饭菜。妈妈夸我懂事了,长大了。
(四)布置作业
1.制作成长卡。
告诉学生,如果愿意,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做一张成长卡。在成长卡上,贴上一张自己满意的照片,写上一句心里话,把有趣的、难忘的事画下来等,并准备下节课和教师一起布置班级的“成长乐园”。
学生在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还应回到社会生活中进行体验,从而使之真正成为他们内在的道德修养。因此在本课结尾,当学生感悟到生命来之不易及父母养育自己非常艰辛,产生了对爸爸、妈妈的感激之情后,我又布置了制作成长卡的活动。让学生继续在生活中体验父母、家庭的亲情,和父母共享自己成长的快乐,实现“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的教学目标。
tag: 北师大 我长大了 , 三年级思品教学设计,三年级思品教学设计大全,教学设计 -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 三年级思品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