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琦老师的《画家乡》
大中小
追求有效的朗读指导
一由画面入手,指导朗读
低年级课本,大多图文并茂。这是很宝贵的资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好好把它利用起来。试想:一本绘本,就得十几二十元,还不是因为它比别的书多许多插图吗?如果我们放弃现有的图文并茂的语文课本,而一味地追求绘本,那岂非舍近求远?当然,我并不是说只要学课内的东西,我的意思是,课内就有如此宝贵的东西,我们应懂得珍惜。
上回听了新教师比武课,张琦老师的利用课文插图进行朗读指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整理如下:
师:火车进站了。瞧,我们来到了哪儿?(大屏幕出示插图)。
生:这是涛涛的家乡。
师:是啊,仔细看看,这里有什么呢?
生:蓝蓝的海水,金黄的沙滩。
生:还有许多好看的贝壳。
生:还有海鸥、船。
师:涛涛的家乡真美啊!让我们自由读读涛涛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生读。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听?
一生读。
师:读得真流利。
另一生读。
生:他有一个字读错了。
师请他改正。
小朋友真能干。这段话中,可藏着好多生字呢!瞧——(生字变红色)
(教师随机进行生字教学)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这一次读,基本做到了通顺。但是最后一个长句子学生一口气读完显然较累,听起来感觉不对。老师很敏锐地发现了。)
师:最后这句话,老师教你的一个小决窍:要是在这儿停顿一下,会更好。(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学生再读一次长句,感觉好多了。
师:孩子们,听了涛涛的介绍,你们喜欢大海吗?
生:喜欢。
师:喜欢大海的什么呢?
生:海水很蓝很蓝,大海很宽广。
师:他画的海有多蓝,多宽,请你读读。
生读“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把“那么”读重了。
师:有些词,我们未必要读得很重的,轻轻地也能读出感觉来。听老师读读。
(师把“那么”处理成重音轻读),请小朋友也来读读吧!
这会儿,学生不再把“那么”读得很重很重了,达到了老师的要求。
师:你们还喜欢大海的什么呢?
生:我喜欢贝壳。
师:你捡过贝壳吗?
生:捡过。
师:一定很好玩。还有说说为什么喜欢大海的吗?
生:大海里鱼虾特别多。
师:从哪儿看出鱼虾多?
生:一艘艘
生:装满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生读: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虾。(很自然把“一艘艘”、“装满”读重了)。
师:渔民伯伯大丰收了,心情怎样呢?
生:高兴
生:欢喜
师:哪个小朋友能怀着这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笑容读读这句?
生读得摇头晃脑,表情非常可爱。老师再请她面朝大家读一读。掌声不由自主地响起来了。
师: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回味海边生活的乐趣吧!
(齐读整个自然段)
从这个片段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是很有层次性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由看图,让学生找到本段后自己读读,再指了两学生读,是为了帮学生正音。教完里面的生字后再齐读,此时的要求,只是能把本段话读正确、读通顺就可以了。一个长句的点拨,使学生读得更加流畅了。在读流利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观察图片,以“为什么喜欢大海”这个问题贯穿全段,引导学生进一步亲近文本。当好多学生都喜欢把“那么“读得很重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范读,恰到好处地让学生感受到重音轻读的魅力。当孩子们感悟到“一艘艘”、“装满”是写鱼虾多时,教师又趁热打铁,让孩子们想象渔民的心情。正由于这样的铺垫,孩子们才能满心欢喜,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既读出感情,又有丰富的表情。如此的朗读指导,真可谓水到渠成。
,听张琦老师的《画家乡》
tag: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