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洁意 乌鸦喝水 限时教学设计
锦屏中心小学 毛洁意
教材简析:
《乌鸦喝水》是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乌鸦从喝不到水到喝到水的经历。文章篇幅短小,但意义深
刻。可以通过朗读,让学生从中受到启示从而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多观察,想办法,独立解决问题。生
字教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方法识记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可、石”这两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乌鸦的心理变化。
3、遇到困难能仔细观察,积极开动脑筋。
教学重点:
1、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区分“喝——渴”。 揣摩乌鸦看到石子时的心理,转述第三段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设置悬念
1、看图,老师带来了一只鸟,它全身的羽毛乌黑一片,你认识它吗?
①读准字音
②板书“乌鸦”。
③你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这两个字?(小鸟的眼睛闭上了,眼前一片乌黑,这就是乌黑的乌。)
2、揭题,齐读。
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可以抓住孩子们的心,引发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及情节的关注。在识字方面,学
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放手让孩子们来识记。)
二、初读感知文章大意
1、自由读文。(圈出生字,读通课文,标号段序)
2、检查反馈
①认读带拼音的生字。(瓶,后鼻音。)
②“喝——渴”,读准音。出示句子,读一读“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想想你有什么办法记
住这两个字?(设计意图:将字形识记与语境结合,自然意思也就明白了。)
③读词“喝不着、喝着水”,读准多音字。
3、交流:文章哪段在写乌鸦喝不着水?哪段在写喝着水了?(设计意图:通过词语来切入,理清文章
的条理。)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品读第一段。
乌鸦为什么会喝不着水呢?带着问题读一读第一段,用横线划出句子。(“可是,瓶子里水不多,瓶口
又小,乌鸦喝不着水。”)
① 指名读,看着图读。
② 设置情境读。
如果水满的话,也能(喝着水),如果瓶口很大,乌鸦也能(把头伸进去喝),但是,——引读。
③ 联系上文再读。
那可以到别处去喝呀?(不行,为什么?)再读第一段。
交流:“口渴”、“到处”。
理解“到处”就是“处处”,想像一下,它可能去过哪些地方?
引导再读,是呀,它是既渴又累,心里该有多着急呀!再读句子。
④ 乌鸦眼睁睁地看见水却又喝不着,真是又急又愁呀!齐读第一节。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设置情境,使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得到情感的提升,从而感悟到乌鸦找到水
时的焦急、发愁的心情。)
2、师引读第二段。 是什么办法呢?
3、品读第三段。
①指名读第三段。
②讨论:
★“一个一个”能不能换成“一个个”,在品读中体会石子放得慢。
★“一个一个”和下面一句中的哪个词相对应?(渐渐)
“渐渐”升高是怎样地升高? (慢慢)。
指名读好慢的感觉。
③通过演示实验,促进情感朗读。
我们是用手拿,需要耐心地等待。更何况乌鸦是用嘴一颗一颗地叼。在这里,我们不禁要夸夸乌鸦——
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读这一段。
4、回读第二段,这句话在写什么?(看见石子,想出办法)
转述第三段的语言。想想乌鸦看见小石子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如果我把……,这样我就……)
(设计意图:揣摩乌鸦看到石子时的心理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基础上将第三段的语言熟
记在心,直至背诵。)
四、拓展思维。
如果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学生明白了遇到困难要多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五、指导书写
学写“可、石”。
①写字分析。都有一个“口”,怎样能把字写漂亮?
②师范写,生练。
③展评。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学习乌鸦仔细观察,多动脑筋,努力把字写漂亮。)
六、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口渴 喝不着 喝着水
到处 ↘ ↗
看见石子想出办法
,毛洁意 乌鸦喝水 限时教学设计
tag: 教学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