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和后记

古诗《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和后记

11-07 15:34:49   浏览次数:728  栏目: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古诗《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和后记,

教学简评:

古诗《赠汪伦》这首诗通俗易懂,表现了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友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体验汪李之间的友情上。根据这首诗的语言特点,首先陆老师首先在课堂上做到了文本与学生直接对话,让学生读了古诗之后,带着自己的疑问、理解与同学对话、老师对话。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正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理念和精神,也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感悟、积累和迁移。教学中,陆老师注重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和积累,学会举一反三。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拓宽语文阅读渠道。尤其值得一体的是,本课的教学中,陆老师充分运用了音乐的渲染作用。课始用歌曲MTV导入,阅读过程中进行配乐诵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运用以友情为主题的歌曲,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汪李之间的友情,一首首文质优美的歌词,既是学生理解汪李之间感情的催化剂,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巧用音乐,打通了学生课内学习和课余生活的联系。(评析:曾宝俊)

教后小记:

音 乐 声 中 的 友 情

谈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拓展途径——歌词的运用

友情是人世间除亲情、爱情之外最值得人称颂的真情,因而,许多古代诗人和现代作曲家都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诗《赠汪伦》这首诗中,用亲切的语调、巧妙的比喻、合理的夸张,表现了他和友人汪伦之间真挚深厚的情谊,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友人送别图。尤其是最后两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是千古流传的送别绝唱。在教学中如何加深学生对这种感情的理解呢?

在学这首诗一周前,教师让学生收集有关“朋友”的流行歌,要求记住歌词,会哼旋律,做到基本会唱。学生并不知道老师要求准备这些流行歌有什么作用,由于准备这项工作富有趣味性和流行歌曲的吸引,学生个个都很投入,同时,教师也用录音磁带准备了几首相关的歌曲。

上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由于这首诗通俗易懂,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很快就理解了诗意。学生会说句意并不意味着就完全能体会理解李白和汪伦当时那种依依借别的深情。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一段的教学:

教师对学生进行质疑:“对于诗句,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生答:“没有了。”

师:“谁来说说‘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思?”

学生纷纷举手说诗意,表示自己全懂了,有的学生甚至翘起了骄傲的尾巴。

教师忽然问:“既然都懂了,谁来说说,汪伦送别时唱了什么歌?”

学生们一下子全都傻了眼,这个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如何回答呢?

师:“你们想听听汪伦当时唱的什么歌吗?”

“想!”生异口同声,这一声特别响。

于是,教师打开录音机,喇叭里传出了周华健的动听的歌声:“朋友一生一齐走……”学生开怀大笑。

教师追问:“汪伦除了会唱周华健的《朋友》,还会唱什么歌?你能替汪伦唱给我们听吗?”此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老师一周前让他们准备朋友歌曲的目的。一时间,教室成了歌咏会场,各种“朋友”蜂拥而至,火风的、田震的、毛宁的,就连前南斯拉夫的《桥》的插曲也成了汪伦唱的歌。

一阵欢唱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两个问题:①汪伦唱的这些歌有什么共同之处?②汪伦唱这些歌想表现什么?

借助于音乐的烘托,每一首歌曲的歌词都成了学生的学习内容,这不正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之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思想的具体表现吗?学生从歌曲中歌词中进一步理解了汪李之间的深情厚谊。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李白的千古名句作简单的“修改”,成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朋友送我情”,直接点明诗的内蕴。教学过程中,流行歌成了学生理解作者表述朋友感情的扶杖。教师通过设疑→点拨→升华,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会到朋友之间的情意。


 

上一页  [1] [2] 

,古诗《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和后记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