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伟强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理解“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 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 体会作者是怎么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到刘章爷爷的家乡游览了一番,在刘章爷爷的心
里,他记忆最深刻的是……(搭石)你们还记得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吗?(多媒体出示搭石的图片)那谁来看图说说什么叫搭石?
2、 这一块块搭石,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但刘章爷爷却说:“搭石,构成
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句子)
——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景色才称为风景?
3、师:只有美丽的,可供观赏的景色才称得上是风景,而搭石只不过是铺在水中的石头,它美在哪儿呢?
二、学生自主阅读,寻找美,感受美
1、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美的句子?
2、反馈句子1: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比较句子,指导朗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为他人着想)透过句子,我们仿佛看见了在瑟瑟秋风中一位急着赶路的老人,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亲的老人啊,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齐读)所以刘章爷爷觉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3、反馈句子2: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怎样的美?(感受音乐美、画面美、和谐美)
(2)结合理解“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文中怎样看出一行人走搭石是协调有序的?
(3)结合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口述画面,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然后说画面。
(4)朗读训练
(5)小结: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走出了和谐的美,所以刘章爷爷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4、反馈句子3: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从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句子中哪个词语最令你感动?结合理解“理所当然”。什么叫理所当然?课文提到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2)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时,他一定——在他看来,他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是——(理所当然的)。
(3)激发想象:还有哪些事会是理所当然的呢?(用上假如……总要……来说)从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
(4)小结:村里的人把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尊老爱老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怎么能不被这所美所感动呢?(朗读这一段)所以刘章爷爷再一次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三、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这一桩桩,一幕幕,事虽小,情却浓。搭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它肯定想对那位摆石头的老爷爷说:“……”
它也想对上工、下工的一行人说:“……”
它还想对互相谦让的两个人说:“……”
它更想对背老人过搭石的年轻人说:“……”
那你想对搭石说些什么呢?
2、是啊,在搭石身上,我们看到了谦让、尊老、为他人着想的美,所以刘章爷爷说: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不仅方便了乡亲们,更把乡亲们那美好的心灵深深地刻在了上面,而这,正是刘章爷爷最想告诉我们的。再次齐读。
四、拓展延伸,发现美
1、师:几块普通的石头,几件平凡的小事却让人感受到了如此美丽的风景,那是因为作者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刘章爷爷曾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确实,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美,同学们,在我们身边,你还发现了哪些美呢?
2、(生自由表达)
3、结课:美无处不在,有人曾说,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也像刘章爷爷一样,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一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搭石》第三稿
tag: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