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八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525次 栏目: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八,
(1)、前两个事例一写动物,一写植物。这个事例的主人公呢? (2)、找出文段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从这段话中找出词语体会“我”对生命的态度。 (3)、文段中直接表达“我”对生命的态度的句子是哪一句? 探究、明确: (1)、由物及人 “我”
(2)、 “我可以好好地使用生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 对比手法体现出两种对待生命的态度。“糟蹋”“荒废”“庸碌”等贬义语清楚地表达出“我”选择珍爱生命。 (3)“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总结:“我” 感受生命 有意义的人生(屏幕) (二)、小结第一部分及布置作业: 作者在文章第一部分通过三个事例感受生命,并且产生了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思考。请同学们进一步感受文中三个事例,收集整理崇高生命的名人材料。 第二课时 一、精读精讲第二部分: 1、在第一部分,作者对生命有一个思考:对自己负责。第二部分中对生命又有怎样的几点思考呢? 自主思考,难点可同桌合作探究: 第四自然段: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第五自然段:为它奋斗并勇敢活下去。 2、(屏幕)作者得出对生命的思考: 三点:(1)对自己负责。 (2)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3)为它奋斗并勇敢活下去。 二、整体探究: 分组讨论: 三个事例与三点思考的吻合关系?(各个事例侧重于对哪一点的思考?) 引导、探究、明确: 第一个事例从动物的角度,侧重思考生命的意义。小飞蛾的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它极力挣扎。可是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无论遇到怎么的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小小昆虫尚且如此,人更应当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二个事例从植物角度,侧重思考生命地价值,一粒香瓜子在几乎没有生长条件的环境下,冲破坚硬的外壳,长成一截小瓜苗。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有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小瓜苗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昂然挺立,不屈不挠地活着。它启示人们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要有对生命负责的态度,“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
第三个事例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心脏的跳动是生命活动的标志,静听自己心脏的律动,最容易感受自己的生命。有了生命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 三、拓展延伸与作业。 1、就作者对生命的三点思考,选择出你最有感悟的一点。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完成课后题第一题) 例子可举出不少,但是一定要切合课文内容。例如: 焦裕禄、孔繁森、袁隆平等人的例子就切合第一点思考。他们都对生命负责,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 雷锋的例子就切合第二点思考。雷锋只活了22岁,他短暂的生命确实发挥了无限的价值,他确实活得光彩有力。 2001年出版的一本叫做《死亡日记》的书就很能说明第三点思考。这本书的作者陆幼青,他身患绝症,但仍然以超凡的意志写出了自己如何直面死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2、谈生命:你想怎样运用自己的生命?(教师适当引导,注意学生对生命的正确积极认识。) 3、总结:刚才许多同学踊跃地谈出了自己如何好好的运用生命,谈得非常好。对于如何运用自己的生命,我们还是一起来听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至理名言吧: (大屏幕显示,录音播放):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4、学生齐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句名言。 5、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四、作业:写一个感受生命的切身故事。
板书:
1、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 1、对自己负责。 《生命 生命》2、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三点思考 2、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3、“我”静听心脏的跳动。 3、为它奋斗并勇敢活下去。
(字数:3240个)
以生为本 情味十足 ——《〈生命 生命〉教案》及课堂教学点评 四川 晨尘 社会的发展,以智力资源为依托的社会日益凸现。社会需要的是会生存、会学习、会创造的人。在学校教学生活中,以学生为本,拓展学生学习的自由度,愉快地求知,无疑是培养发展性人才的关键,是目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的确,对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运用,陈江华老师的《〈生命 生命〉教案》迈出了很好的一步。既注重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创建了良好学习氛围,又以生为本,联系学生实际,激发了学生兴趣,发展了学生智力。 教学目标相当明确,从文章思想、语言、内容到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多种知识兼顾,融于一炉,而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引导下,四者融于一体,毫不孤立:感受内容和语言的美,体会生命的无限魅力,这魅力正在听说能力的训练中思想性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整个教案重点也就在学生感受文章内容、语言,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章思想性,并进一步在听说训练中畅谈人生感悟,提高认识。 教学中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可以说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生命 生命〉教案》闪亮的装点。就导入新课而言,文字展示、音乐、教师语言三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极富趣味,引人入胜。而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全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一环扣一环,引领学生体味内容,深化思想,直至结语中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经典名言,整个过程演绎得形神并茂,绘声绘色。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