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exue88.com网 www.lexue88.com)此文转载于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此文转载于
学习目标
①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飘泊、玷污”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句子中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③从课文中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①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②自学生字词。
③回忆已在古诗中品味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第二课时
◆品读交流,感悟真情
播放《梅花三弄》,学生交流搜集的赞美梅花的诗文。
梅为什么会受到那么多人的赞美呢?相信同学们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板书: 梅花魂
◆复习回顾,联系旧知
请同学们回忆课文讲什么事?作者写这件(些)事想表达什么?
(外祖父热爱祖国、眷恋祖国的感情)
◆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课文,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外祖父爱国思乡之情?请把找到的相关段落用心地读一读,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与同学交流。
1、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词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意思是“独自一个人在远方居住,每到过节的时候就格外思念家乡的亲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也是王维的诗句,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飘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浣溪沙〉
2、 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目的。(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1、借诗句表达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让“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为,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3、 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勾起了对祖国的思念,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所以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③ 文中描写外祖父哭的语句还有吗?读一读体会一下。
探究外祖父的“二哭”,体会他无法回归家乡的情感。
教师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学生交流。(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竟不顾自己的形象在自己的外孙女面前“呜呜呜”地哭着,他哭得是那样伤心。)
◆ 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自己的儿孙要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可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和他们一起回到祖国。同时,因为年纪太大,自己将永远不可能回到祖国,心里当然十分悲切。不能回国,已成为他心中的憾事,成为他刻骨铭心的痛。)
④再探外祖父的第“三哭”,深入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 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蒙胧。)
过渡语: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祖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祖国,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他最喜欢的梅花身上,把自己最珍爱的墨梅图送给作者,并对作者说了一番话。。
出示外祖父送画时说的一段话,请学同读这段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仔细读读,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三层意思:赞美了梅花的精神(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赞美了中华民族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每个中国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总结:看似平常的梅花,却融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这就是无数中国人爱梅花的原因吧。让我们饱含深情再读这段吧。
◆归整体,理清层次
①外祖父送梅花图及梅花手绢的原因?(他借“我之手”把他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祖国,让他也能“魂”归祖国。)
②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之情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读到这儿,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总结升华,朗诵歌词
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
师总结: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了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就像〈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所唱的一样: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歌词,好吗?我想这也是外祖父的心声:
师生共读:
我的中国心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
黄山黄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多媒体播放《我的中国心》
,《梅花魂》教案二
tag: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