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掌握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3、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4、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简要了解新中国的发展,激发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课前交流: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礼物: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
上课:
一、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老师现在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老师写课题,注意这个“典”是个生字。板书“开国大典”。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
师:我在前面再加上一个“开国”呢?大家来一起读下这四个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给合预习说说从课文题目你能知道什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而举行的典礼;能看出它应以场面描写为主、)
看来同学们预习的很成功,那么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一个多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呀!庆祝一个新的国家成立,那是一个多么盛大隆重的场面啊!现在就让我们把书翻开,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场面。
出示自学提示(投影)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盛大隆重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这些场面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课文记述了哪些场面?
师:你知道这些场面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吗?
师:对,课文就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这4个盛大隆重的场面。
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写起来可不容易了,就通过第一大段的学习来了解一下场面描写。
(投影出示)
1、请同学们自读1—4自然段,说说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场面?除了场面描写之外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2、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儿感受到的?
学生汇报:
1、说说作者主要描写了什么场面?(群众入场)
2、还介绍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会场布置等)
3、你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
⑴、开国大典非常隆重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
通过朗读,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急切……)从哪些词里看出来的?
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读好它。
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不仅了解了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而且还通过学习第一部分对场面描写有了初步的了解。余下的部分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再来读一边本课的题目。说说本文写了几个场面?哪个场面最重要,为什么吗?
1、速读课文的5—10自然段, 说说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了?用上“先---再---接着---”等关联词语,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默读课文,
(1)一边读一边感受会场的气氛,把最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气氛的语句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通过掌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理解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紧紧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感受到了气氛的热烈庄严。可究竟是什么激动着人们的心,使他们热情洋溢,激情澎湃呢?就让我们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如果只请你读写群众反应的句子怎么读?
生: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师:还有吗?
生: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师:我听到了掌声,还看到了目光。从这“一齐”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喜悦。
生:三十万人都很喜爱自己的领袖。
师:换一个词:热爱。三十万人动作一样,有人指挥吗?
生:没有
师:这就叫“不约而同”。
师:正因为这30万人拥有着不约而同的情感,才会有这不约而同的掌声和目光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谁来读第五自然段?师:想读的同学一齐读!
师: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师:又是“一齐”。30万人一齐欢呼,一齐欢跃,你能想象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生:这三十万人非常激动,行动都一样的,一起欢呼和欢跃。
生:他们此时的心情非常激动,盼望许久,终于等到了。
师:眼前有画面,心中有画面,这一定能读好。谁来读?
师:真能看出来你很激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中国是很广的。
师:没错,这声音传得多远呀,传到各个角落。谁再读,通过朗读把声音传远一点。
老师把这一部分重新处理一下请同学们来评析一下哪种写法更好一些?
生:我认为书上的好,如果不重复,感受不到这样的威严。
生:采用排比,气氛更强烈
师:老师纠正一下,这是用的反复,可不是排比。一齐读,读出这气势,读出这情感。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
生:指的是人民群众的欢呼
师:有没有不同的?
生: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
师:正是这宣告,激动着人们的心。再读读这宣告。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他读得很认真,可是老师感觉他的朗读里还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当我们理解了第六自然段的三四两句时,一定会对这声宣告有更深的理解。
生: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师:这声宣告怎能不激动人们的心?谁再来读这句宣告?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师:这庄严的宣告……
生:(接读)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让我们亲眼见证这伟大的时刻吧!(放CAI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视频。)
师:一起背。把这欢呼,这欢跃定格在我们的脑海里。
生: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接着,升国旗。群众的反应是怎样的?谁接着读?
生: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如果你们就是这30万人中的一员,当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你会怎样做?
生:我会脱帽肃立,看我们新中国的国旗是多么鲜红。
师:你会怎么做,你会和他一样吗?
生:是的。
师:我们也不约而同地脱帽肃立,抬头瞻仰。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新中国成立了!
生:因为我是中国人
生:当我看到国旗升起来时,我会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自豪!
师:,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你们千言万语就化作这一句。(板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这就是天安门上升起的第一面红旗,岁月流逝,我们的新中国度过了60岁的生日。在这60年里,五星红旗一次次地升起,一次次激动着你的心灵。来,孩子们,拿起笔,把最使你激动的那一个场面写下来吧!你也可以像作者那样,一方面描写主要人物,一方面描写群众反应。
生(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tag: 开国大典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