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教案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523  栏目: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开国大典》教案,
师:再读。
生(读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师:此时,我们才会真正了解了人民的感情澎湃,谁接着读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
生: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师:这掌声就是人们心情的流露。同学们,让我们再从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这些盛大隆重的场面中走进开国大典,感受开国大典吧!
  三、自学第三段
  1、用同样的方法,小组自学第三段。
  (1)理清阅兵式的过程,(“观阅兵式”)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2)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欢喜、激动、自豪)
  2、四人组议论,课堂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读出阅兵部队的整齐、威武、雄壮,读出群众情绪的热烈。
  四、独立自学第四段
  1、快速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五、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六、能力拓展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自己再从文中找句子,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
 七、自选作业
 
 

 

 

 

 

 

 


《开国大典》教后记默认分类 2009-11-09 13:53:44 阅读1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开国大典》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全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这条主线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是能准确找出来的。但是,开国大典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1949年,要一直生活在蜜罐子里的当今学生体会大典的盛况和人们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则有点困难。为此,我上网找到了今年国庆60周年庆典盛况的一些录象资料,并且搜集了相关的小故事以及文字资料,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上,我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我们祖国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接着,我播放了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盛况,让学生尽快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接下来,典礼的过程,学生水到渠成,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课文第十二小节,描述了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以及空军接受人民共和国检阅的壮观场面。这部分内容篇幅较长,学生读的时候,比较容易倦怠。怎么办呢?

我灵机一动:“同学们,为了让全国人民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中央电视台要现场录制阅兵式的盛况,现在紧急招聘解说员。时间推移到了六十年前的9月。在座的同学都可以应聘。应聘的同学只要介绍一种兵种通过主席台时的情景。我是中央电视台负责开国大典录制工作的导播。我招聘解说员,不看外貌,只听声音。看看谁能把话说清楚,谁介绍得最有气势,谁最能临场发挥。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准备准备。”

同学们很积极地读起课文来。基础差一点的,在照着课文说;好一点的,在课文描述的基础上自由发挥了。同学们纷纷演练起来。五分钟后,我请同学上台解说,底下同学可以向台上同学发出挑战。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每一兵种的最佳解说员。最后,在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六名最佳解说员依次登台解说。“现在通过主席台的是……”解说一个接着一个,底下的同学则成了广场上的群众,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跟着激动兴奋起来,课堂掀起了一个不小的高潮。

课堂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最难忘的镜头?请给你拍摄的每张照片配上文字说明。通过学生再回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达到了引导学生个性阅读的目的。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愉悦,创设情境是多么重要!

上一页  [1] [2] 

,《开国大典》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