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张舒 朝阳小学
一、走进童年记忆,自然导入课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对每个人而言都是最纯真、最美丽的,即使因为岁月流转让一些画面变得模糊,但一定也有别样的温情酝于其中。还记得童年做过的有趣的事吗?
师:刚才大家谈了很多小时候有趣的事。可以说一个人,一个玩具,一件事情,甚至一句话,都能够唤起我们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将成为我们一生的财富和珍藏。可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关于童年的记忆也不同的。有一个台湾的女作家叫林海音,听说过她吗?什么时候?导读课中老师要求大家收集有关作者的一些资料,谁收集到有关林海音的了?
半个多世纪前,小女孩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京华古都的城垛颓垣、残阳驼铃、闹市僻巷……这一切都让英子感到新奇,为之着迷。会馆门前的疯女子秀贞、遍体鞭痕的小伙伴妞儿、出没在荒草丛中的小偷、朝夕相伴的乳母宋妈、沉疴染身而终眠地下的慈父……他们都曾和英子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他们的音容笑貌依旧清晰,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
50多年过去,那一缕淡淡的哀愁,那一抹沉沉的相思,深深地印在她童年的记忆里,永不消退……她把在自己在城南的生活写进了一本书里,这本书叫作《城南旧事》。还被拍成了电影,我们听到的歌曲《送别》就是电影的主题曲。《城南旧事》它是由序言和。。。。。。组成(出示目录)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本书的出版序言——《冬阳· 童年· 骆驼队》,齐读课题。
师: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这一群小孩子中也许就有文章的作者林海音。刚才大家在头脑中想象的画面,其实也是林海音无数次在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正如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所说的“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那么当作者的脑海中无数次地浮现出这一画面的时候,童年的哪些往事又重临于“我”的心头呢?就让我们追随作者走入童年。书翻开,听准字音。1,师范读,2,自己轻声地读一读。不懂的词,咬不准的字音记下来,可以同桌交流,也可以问老师。然后想想作者童年的哪些往事又重临于心头呢?令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在书上画一画,可以用一两句话写下你的感受。听清楚要求了吗?(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二、整体感知童年的往事
1.解决生字词 (课件) “重临”什么意思?
师:作者的心头又浮现出哪些童年的往事?
四件小事:其中追问骆驼的方向插入片段:是啊,童年的林海音为什么都要问一问?(板书:怀念骆驼队)小英子的问题可多着呢,老师课前也收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文章和医院视频)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想不想了解她?我们来个约定:用一周的时间读完这本书,然后将自己阅读的收获记录下来,可以是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你喜欢的精彩片段,可以是你对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分析等等,在读书交流会中一起分享,好吗?
师:刚才大家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四件往事虽然不同,但不难看出,他们都是围绕什么来写的?那你知道这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师:那现在你们是不是也觉得作者的童年有趣呢?
师:是啊,就是这一件件趣事让童年的林海音看得呆了,着了迷了。而林海音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已经四十二岁了,那此时的她还会去学骆驼咀嚼吗?她还会想给骆驼剪剪不整齐的毛吗?还会追问骆驼为什么挂铃铛的事情吗?
生(齐答):不会。
师:是啊!正如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所写的: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三,巧设疑问,做好铺垫
师:课文研读到这,你有什么疑问要问问吗?你很会问,谁能回答他。(怀念,忘不掉)
是啊, 除了怀念,文字中还寄托着作者什么样的思绪呢?下节深入学习课文后再来探讨这个话题。
四.交流预习收获 巩固字词掌握
1.将课前的预习笔记拿出来,把你对本课字词的在书写中需要注意地方以及好的记字方法先在小组里和好朋友们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2.学生拿出课堂练习本,将本课生字一个拼音四个字认真写完。
五。结语(以读促写)
师: 同学们,当你打开尘封的相册,如果那些泛黄的老照片中有的让你忍俊不禁,那一定就是关于童年的记忆。面对遗忘,不必显得那么无助。因为我们都可以像林海音一样,用自己的笔去留住那珍贵的记忆。你也不必在意自己文笔,因为那段回忆是属于自己的。就像林海音说的: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让我们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而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你们愿意那样做吗?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tag: 骆驼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