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设计(城乡结对网上示范)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学习作者运用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来表现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美德写法,深刻感受作品人物的内心的情感世界。
教学计划
二课时
课时一
教学内容:
读通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课题后学生读题。提出问题:课文中的穷人是指谁?并说说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
二,学生初读课文,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板书下列词语,
舒适 搁板 勉强 抱怨 倾听 掀起、
蜷缩 魁梧 撕破 倒霉 严肃 忧虑、
湿淋淋 寒风呼啸 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缝缝补补、
2、学生熟读上面的词语,在文章中圈出这些词语,再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3、学生默读课文,读完后按课文的写作顺序说说:“课文为我们写了些什么?”
4、根据学生所说,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中心。
T:作者所写的这件事表现了主要人物的什么品质?
四、引导学生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作者运用环境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1、引导学关注1、2自然段,学生1、2自然段。
T:课文中的故事是从第三自然段开始,那作者写1、2自然段又有何意呢?
2、指导学生“联系文章的中心品读文本”,让学生结合课文的中心说说自己读完1、2自然段的想法。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环境描写”的写作意义。
五、学生读文巩固
六、作业:
1、课外再读课文三遍。
2、完成这篇文章的生字词书写训练。
3、读课文,在文章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舒服( ) 打理( ) 心神不宁( )
保护( ) 埋怨( ) 自食其果( )
课时二
教学内容:
深入品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学习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课时所学,铺垫情感基础。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章的1、2自然段,渔夫未回来之前,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桑娜一家的生活环境,我们通过学习深刻地感受了这一家的困窘,也感受到他们美好的心灵。
二、品读文章各部分,进一步感受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相机学习作者运用人物心理描写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1、学习第二部分(3——7自然段)部分。
1学习第一层。
T:桑娜本是去望丈夫,怎么会到桑娜家呢?
重点句: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句子在内容转换中巧妙过渡地作用)
2学习第二层。
桑娜看到了什么?大家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说说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场面?
2、学习第三部分(8——11自然段)。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品味作者对人物心理描写的句子,试着触摸作品人物的内心,学习用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品质语言表达形式。
1抓住重点句段品读。
重点句子:桑娜的脸色苍白,神情激动。他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揍我一顿也好!”
2学生试品读本部分中其它心理描写的句段。
3、学习文章第四部分(12——结尾)
T:桑娜与丈夫的对话中,两次出现“沉默”,他们因什么而沉默呢?
三、学生默读全文,引导学生在体会人物美好心灵中提升主题,感悟做人的道理——再穷也要做个有爱心的人。
四、读文巩固。
五、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完成本课练习册
3、预习《别饿坏了那匹马》
4、抄写课文第一自然段。
附板书:
9、穷人
勉强填饱肚子
穷 揍我一顿也好 抱回家
总会熬过去的
教学反思:
接手这个班一个月来,上完这篇文章的第一感想是“终于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了预定内容”。细思前段时间的教学,隐约中感觉我自己的教学有点“操之过急”。
学生基础差是个事实,学生继续提高也是迫不可待。但再急也不能忽视学生基础差所限定的认知水平。如果只是一味的查遗补漏,不重视学生的认知承受能力,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往往造成的是事倍功半的结果。
所谓“急事需缓办,忙则多错”就是这个道理吧。
教育是一个“慢养”的过程。
,《穷人》教学设计(城乡结对网上示范)
tag: 教学 网上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