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岩老师根据本篇课文的特点,采用变序教学,围绕课题,找寻人文教育与语文学习的最佳结合点,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
题“这是一封怎样的信”贯穿整节课。在学生从指导员送信,战士们拆信、看信的动作、神态中感受到信的珍贵时,又引导学生
用“联系上下文”读书的方法,体会出“为什么一封普普通通的信会如此珍贵?”这样,避免了以琐碎的问题肢解课文的弊端,
同时又使教学重点突出,主线明确,板块清晰。
二、朗读训练扎实灵活
有人说;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必然是书声琅琅。本节课徐岩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读的目的性明确,而且读的层次
也十分明显。更重要的是这节课的朗读训练是在学生深入品词析句、理解体会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教师朗读指导时重在让学生
通过朗读表现出战士们当时的心情,而不是简单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正因为不是单纯为了读而读,学生每一遍朗读都有每一遍
的收获,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感受到这封信的珍贵,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尤其是理解重点句“在这样平静寂寞的日子中,信,
就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引导学生通过加、去逗号比较着读,使学生体会到一个小小的逗号,就表达出战士们十分渴望得
到信的迫切心情,感受到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的精妙。
三、读写结合情文相融
读写并重、读写互促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节课徐岩老师在教学的结尾处,恰当地扩展延伸,设计了让
学生给森警战士写信的环节,进行了读写结合的训练,内化了情感,巧妙地使语言训练与学生情感融为一体。而且在学生落笔之
前,徐岩老师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使学生梳理自己的阅读体会。然后又通过生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保障了读
写结合训练的效果。徐老师设计的这样的练习,就是将“情”字写进学生的心田,真正使写的练习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
评析者 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 于志强
,饱蘸情感书写特殊的“信”《送往小木屋的信》教学tag: 教学 情感 小木屋 , 北师大版第六册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六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北师大版语文教案 - 北师大版第六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