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北师大版语文教案北师大版第六册语文教案《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11-07 14:58:54   浏览次数:939  栏目:北师大版第六册语文教案
标签:北师大版第六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成都市机投小学 徐燕

基础性教学目标:

1、    随文渗透性学习课文生字生词,其中“徘徊”、“一筹莫展”、“束手无策”、“绝望”作为本课的重点词语,能读准,并能正确理解词义。

2、    以读促思,以思带读,理解探险队员用冰取火的原因及用冰取火的科学道理。

3、    品读课文重点句和重点段,即课文第三段关于火的重要性的排比句,第五段探险队员的心理活动和第七段,体会火的重要性和探险队员智慧、镇定、顽强的优秀品质。

发展性教学目标:

1、    通过师生查阅、交流资料,感受南极的恶劣气候,体会探险队员的危险处境。

2、    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将学生的视线和学习引向课外,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句、重点段品读体会,感受探险队员智慧、顽强、镇定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感受南极的恶劣气候,体会火的重要性和探险队员的危险处境,从而为后面体会探险队员的镇定、智慧、顽强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

师生查阅资料:南极气候、极昼;CAI课件:南极气候

教学流程:

一、 设疑促思,揭示课题

1、    老师:我手里有一张白纸,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点燃?

学生1:用打火机、打火石、火柴可以点燃。

学生2:用冰可以取火点燃。

2、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    质疑课题

学生1: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冰取火?

学生2:为什么用冰取火?

学生3:怎样用冰取火?

二、 感知全文、感受南极

1、    自由小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以上问题。

2、    请用最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3、    探险队员为什么用冰取火?

学生1:因为打火器丢了。

老师:从课文哪儿知道的?请找出相关句子带领同学读一读(二段第三句)

老师:没有打火器会有什么后果?

学生2:没有火会冻死,因为是在南极。

4、    课文哪段在介绍南极?请齐读1段概括出南极的两大特点。

学生1:南极很冷。

学生2:南极有极昼现象。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太阳路线,学生指出“太阳在天空徘徊”。

5、    请同学交流自己查找的南极资料,请代表上台全交交流。

6、  播放CAI课件:南极气候。请学生谈对南极的感受,想象没有火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出示了3段句子,并介绍排比句的结构和诵读诀窍:3个句子结构很像,排得很整齐,并用分号隔开。读时要一次比一次感情更强烈,读出没有火的急迫感。

三、   自读感悟,交流共进

1、    大伙儿的生命已经受到威胁,他们会怎么想?(由这些想法体会“绝望”一词)他们会怎么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句话(由做法推出“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两个词语)

2、    大伙儿绝望时,一位年轻的探险队员却创造了用冰取火的奇迹,他是怎么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请默读5-7段,看看他是怎么想的,用﹏﹏勾出;他是怎么做的,用——勾出;你一定为他的所思所为感动,请带着这份感动给课文另取一个新题目,写在课题旁边。

3、    全班交流

(1)      引读:他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做的?

(2)      典型的题目请学生写上黑板,再和大家交流:从课文哪部分受到感动?你怎么理解这部分?大伙儿建议该怎么读?试读这部分。

例1:5段心理活动一句,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不放弃的心理。可采用与陈述句比较的方法帮助体会。

例2:6段中“轻轻地刮”、“不断摩挲”表现探险队员的临危不乱,镇定的心理品质。

例3:7段2、3句表现取火过程中的焦急而又耐心、喜悦的心情,可用换词的方法比较表达效果。

4、    引渡8段

5、    总结:探险队员得救了,靠的是什么?(顽强、镇定、智慧)他们靠着这份顽强、镇定、智慧创造了什么奇迹?(用冰取火)

6、    此时你想对智慧的探险队员说什么?想对恶劣的南极说什么?想对自己说什么?请用笔写出心声。完成后全班交流。

7、    推荐:人类靠智慧战胜自然的描写还很多,如儒勒·凡尔纳的《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去看看吧,你一定会受到更多的启发和鼓舞。

四、   板书设计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